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会计舞弊案件的爆发,近年来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国重视,而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评价措施的发展尚未处在世界领先的水平很有必要向国外学习比较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上已经取得的各项成绩,同时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在国外的内部控制制度及评价的发展历程,并从总找出我国与他们的不同之处。以期从中获得改进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并给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相关部门联合颁布的一些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指导性政策,并且参考了美国COSO报告中五大要素来设计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但是内部控制的发展任重道远,我国由于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还存在种种问题,包括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对其认识过于肤浅、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层次不够清晰、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披露无统一的、权威的标准等问题。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改进方法,本文梳理和回望了美国和英国等国外先进的内部控制及评价的发展历程,找出他们各自所用的内部控制框架并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试图找出我国可以借鉴的一些内容。通过对各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和各自内部控制框架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美国所用的权威性的COSO框架并不是完全适合我国的,但是不能否认极具参考价值,美国的内部控制评价强调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我国虽然也将外部评价的要求引入内部控制政策之中,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施行力度不够,企业往往以内部评价为主,外部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英国的内部控制发展历来已久,几大报告的问世促使了英国形成自己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它还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将内部控制融入公司治理中,并且早就超越了财务控制这个狭隘的内部控制范围,将风险管理纳入了内部控制的范围。我国理论界目前也越来越多地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但是实践中的企业的内部控制往往大多以财务控制为主。考察加拿大COCO框架时,笔者发现加拿大并没有像很多其他国家一样以美国的COSO框架作为权威,而是坚信应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内控框架,COCO框架就是适合加拿大国情的一套框架体系。它强调要重视员工的作用,内部控制是企业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参与进来的,并提出应该将内部控制指标量化,以便进行准确的评价和比较。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再加上受托责任理论作为辅助,结合对国外著名内部控制框架的比较研究,得出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一些不足之处,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论证。本文根据规模相似的不同行业选取了五十家中国上市公司和五十家国外上司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在内部控制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不同,以及执行情况的差异和偏重,从而论证上文中提出的观点。本文的第六章中,主要针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我国除了应该加强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是我们应该改进的第一步,另外还要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保证外部评价的独立性。此外,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可比性也是本文的改进建议。由于缺乏统一权威的披露要求导致了内部评价报告的不统一和不规范,而缺乏可比性则是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没有被量化,没有具体的值,就不存在可以比较的东西。对此,笔者总结了理论界许多学者的观点,提出了需要将信息化改造引入内部控制框架的各个要素中,与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量化原则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控制监督机制的提高,从而从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形成到披露形成一种高效率、高准确度,评价信息不但可以轻松易得,还能便于投资者对比使用。本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本文的主要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英、中美与中加内部控制评价的差异,总结国外内部控制评价对我国的启示,去粗取精地在吸收了国外内控评价优秀的方面,并有针对性地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二、在案例中采用对比中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及其实施方方式,论证了国外内部控制评价优越之处确实存在,是有可值得我国借鉴之处的;三、提出了信息技术引入内部控制,并结合关于内部控制指标的确定和通过模糊数学理论将指标量化的新思想,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改进提出了几点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本文在用案例说明中外内部控制制度差异对内部控制评价带来的影响时,选取了五十家中国上市公司和五十家国外上市公司进行比较,但是样本数据信息并不能精确反映所有企业的情况,另外参考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量化的方法也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以期能真正应用于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以及其他指标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