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3调节拟南芥下胚轴向光弯曲的机制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z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向光性可以使植物获取更多的光源,是植物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一种适应性反应。植物向光性的调节涉及到多个光受体,主要是蓝光受体向光素介导。向光素参与调节的蓝光反应包括气孔开放,向光性,叶绿体运动,下胚轴的生长抑制,叶片延伸等。向光素结构包括N端LOV感光区域和C端能发生自磷酸化激酶区,光照环境下LOV区与FMN通过保守的半胱氨酸共价结合在一起。向光素感受蓝光刺激会发生自身磷酸化介导蓝光调节的生理反应。在向光弯曲反应中,蓝光受体向光素PHOT1与PHOT2在蓝光照射后发生自身磷酸化与NPH3,PKS1等蛋白结合,进而调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诱导生长素在下胚轴中不对称分布,促使向光弯曲。酵母双杂交分析显示,NPH3可与蓝光受体PHOT1,PHOT2发生互作。表型分析发现,NPH3基因的突变可导致拟南芥缺失单侧弱蓝光和强蓝光诱导的向光弯曲反应,暗示NPH3可能作为一个分子开关决定着PHOT1,PHOT2信号向下游的传递。进而通过酵母双杂交证明NPH3可与生长素运输载体AUX1,PIN1存在直接互作,推测NPH3可能调控着生长素的运输引起向光侧与背光侧的生长素不对称分布。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Ca2+信号参与调控强蓝光下下胚轴向光弯曲,然而酵母双杂交实验显示NPH3并不与Ca2+结合蛋白钙调素蛋白相互作用,推测可能存在其他的机制参与调控向光弯曲。此外,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PKS1与PHOT1,PHOT2,NPH3和钙调素蛋白(CAM4/CAM5/CAM7)存在相互作用。然而表型分析发现,PKSs (包括PKS1、PKS2和PKS4)单基因突变,表型类似于野生型表现向光弯曲,双突变其向光弯曲度明显降低,其对应的三突变,拟南芥下胚轴几乎不发生向光弯曲。上述结果暗示PKSs蛋白在调节拟南芥下胚轴向光弯曲反应中功能冗余。鉴于NPH3基因的突变拟南芥缺失下胚轴向光弯曲,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推测拟南芥下胚轴向光弯曲主要由NPH3介导,PKSs家族蛋白在蓝光受体PHOT1和PHOT2向NPH3信号传递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植物不对称生长所致。NPH3基因的缺失突变下胚轴的向光弯曲是否依赖于其对生长素运输的调节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在nph3突变体背景下,构建生长素报告基因及生长素运输载体的GFP材料,如nph3DR5:GFP、nph3PIN1:GFP、nph3AUX1:GFP等,分析NPH3基因突变对生长素分布和运输的影响。遗憾的是,通过对上述材料进行强蓝光处理并按照时间梯度进行扫描,发现nph3突变体显示的荧光表达的变化与野生型基本一致,都存在差异化的分布。考虑到突变体是通过EMS诱变筛选获得,诱变导致NPH3基因序列的第1517上的G变成A,应编码为色氨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因此NPH3基因序列前面部分存在正常的转录表达,文献报道NPH3蛋白结构分为N端的BTB区域,中间的NPH3区域,C端包含卷曲螺旋区域。C端功能域是与PHOT蛋白结合的区域,BTB功能域与CULLIN3(CUL3)等蛋白结合,CUL3在拟南芥中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结合实验显示NPH3突变后下胚轴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并不是出现因光诱导而出现向光侧与背光侧的差异分布,而是随着下胚轴弯钩处向下延伸,不论产生生长素的下胚轴弯钩处是处于背光侧还是处于向光侧,因此推测NPH3由于是点突变的缘故导致光信号没有向下游传递,同时由于NPH3前一部分的表达蛋白存在,可能与CUL3、PIN1、AUX1结合调控生长素的转运,但是没有光信号的诱导,所以只是单方向的向下运输。此外,EMS也可能导致了其他基因的突变如EXPA1和EXPA8(编码a-松弛素用于促进细胞壁的延伸,这似乎是下胚轴弯向光源所必需的),目前这只是基于文献报道和实验现象所做的一些推测,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我利用nph3突变体T-DNA材料与WTDR5:GFP、WT AUX1:GFP和WT PIN1:GFP等进行杂交,以便进一步的分析NPH3调节拟南芥下胚轴向光弯曲的可能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采用同步互穿网络方法制备丝胶蛋白(SS)/聚甲基丙烯酸(PMAA)为组分的互穿网络(IPN)水凝胶.研究了互穿网络水凝胶对介质pH的刺激响应性能.结果表明,IPN水凝胶具有强烈的pH刺激响应性能.在
电力产业是维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其他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2002年以来,国家虽然确定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但是
采用COMPASS力场和NVT正则系综的动力学计算模拟了偏氟乙烯(PVDF)与三氟氯乙烯(PCTFE)及其共聚物在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表面吸附能和吸附链的构象.结果表明,氟聚合物链与TA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与溶胶-凝胶法相结合,在制备过程中改变磁性纳米粒子和TEOS的引入方式,成功地制备了多核超顺磁性Ni0.5 Zn0.5 Fe2O4/SiO2催化剂载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
获取三维模型的纹理信息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传统的方法往往通过纹理映射来完成这个任务,其局限是需要一幅合适的纹理图像.为了能够更简便地得到模型的纹理,提出一种交互式着色算法.对于网格模型,首先进行显著特征的提取和分类来减少用户对重复出现的特征的交互量,进而由用户在不同区域上交互几条颜色曲线作为种子曲线.然后结合位置、法向和曲率信息来衡量相邻顶点的相似度,以防止相邻区域之间出现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