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MgB具有临界转变温度高、相干长度大、化学组成和晶格结构简单、原料价格低廉等优点,而且远比陶瓷性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容易加工成形。这些优越的特性使其在超导电力、电子器件、国防以及医疗仪器(特别是核磁共振成像磁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研究了各种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掺杂对MgB线带材微观结构和超导性能的影响。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测试手段,探讨了纳米C掺杂提高线带材的临界电流密度的原因。分析了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gB<,2>具有临界转变温度高、相干长度大、化学组成和晶格结构简单、原料价格低廉等优点,而且远比陶瓷性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容易加工成形。这些优越的特性使其在超导电力、电子器件、国防以及医疗仪器(特别是核磁共振成像磁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研究了各种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掺杂对MgB<,2>线带材微观结构和超导性能的影响。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测试手段,探讨了纳米C掺杂提高线带材的临界电流密度的原因。分析了各种掺杂物质对MgB<,2>线带微观结构和性能产生不同影响的机理。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ZrB<,2>和zrSi<,2>对MgB<,2>线带材进行了系统的掺杂研究。实验发现,和MgB<,2>具有相同晶格结构的ZrB<,2>进入MgB<,2>晶体后产生类似于。Mg位替代的晶格缺陷而起到钉扎中心的作用。在9T(4.2 K),10%ZrB<,2>掺杂样品的临界电流密度达到6590 A/cm<2>以上。ZrSi<,2>掺杂时,在热处理过程中和MgB<,2>发生反应生成Mg<,2>Si等杂质,部分纳米级杂质可以起到钉扎中心的作用。在10 T(4.2 K)条件下,5%ZrSi<,2>掺杂样品的临界电流密度相对于未掺杂样品提高10倍以上。
2、率先选用MoSi<,2>、SiC晶须、Si/N/C等作为掺杂物质研究了硅化物掺杂对MgB<,2>线带材微观结构和超导性能的影响。对于不能在MgB<,2>相生成过程中分解的MoSi<,2>来说,大部分粒子不但不能作为钉扎中心来提高材料的钉扎能力,而且会影响MgB<,2>晶粒之间的连接性,因而掺杂后样品的临界电流密度提高不大。而对于能够发生分解的ZrSi<,2>、SiC等物质来说,Mg<,2>Si等杂质的生成提供了大量的钉扎中心,因而显著提高了材料的钉扎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SiC掺杂时可以发生C对B的替代,不但会引入晶内钉扎中心,而且还影响到材料的能带散射,提高了MgB<,2>材料的上临界场和不可逆场,因而样品的临界电流密度在10 T(4.2 K)时高达1.5×10<4>A/cm<2>,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首次系统研究了纳米C掺杂对MgB<,2>线带材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C掺杂量增加或热处理温度的升高,MgB2的晶格常数α不断减小,表明C对B的替代量不断增加。MgB<,2>衍射峰的半高宽随c掺杂量的增加而变大,说明c掺杂在MgB<,2>超导芯中引入了杂质和晶格缺陷,这会提高样品的磁通钉扎能力。在10T(4.2 K)时,8%C掺杂的MgB<,2>带材样品的临界电流密度超过2.2x10<,4>A/cm<2>,这是目前世界上在C掺杂MgB<,2>线带材中得到的最高数值。
4、采用标准四引线法直接测量了MgB2带材在各个磁场下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到了样品在5-35 K温度范围内上临界场和不可逆场数值。在4.2 K时,未掺杂样品的不可逆场仅为16 T,而950℃处理的C掺杂样品的不可逆场高达22.9 T,与Nb3Sn超导体的上临界场相当。在20 K时,C掺杂样品的不可逆场高达9 T,与Ni-Ti超导体在4.2 K下的上临界场相当。这些上临界场或不可逆场数值达到了目前国际先进水平。
5、分析了含碳类物质掺杂提高MgB<,2>上临界场和不可逆场的原因。由于C比B多一个电子,C的替代会在σ带中引入电子,增加载流子的散射,减小它们的自由程,降低超导相干长度,进而提高MgB<,2>材料的上临界场H<,c2>。与此同时,C对B替代导致的晶格畸变以及掺杂物质和MgB<,2>反应生成的纳米级沉积物对于提高MgB<,2>材料的磁通钉扎能力作用也十分显著。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光伏系统的安全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光伏发电系统中出现的电老化问题对系统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在运行过程中,光伏背板需要抵抗环境的侵蚀如紫外线辐射、酸、盐雾、热冲击和其他环境侵蚀,并且运行过程中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的产生也会加速绝缘背板的老化,大大降低光伏组件的服役时间,这对紫外辐射环境下的光伏发电
随着直流配电网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直流配电网可能接入的不确定性源荷,本文研究了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直流配电网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技术。首先,本文提出了日前-日内滚动-实时自适应的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协调框架;而后针对直流配电网各个时间尺度,分别提出了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模糊随机日前优化调度模型、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日内滚动优化调度模型、自适应实时优化调度模型,对应的仿真算例则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在
风力发电技术作为当今时代较为完善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之一,使风能在电网中的渗透率逐年提高,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做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风资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风电接入时会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影响,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大幅度的单方向风电功率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作风电功率斜坡事件,简称为风电斜坡事件。剧烈的风电斜坡事件会造成电网的供电不平衡,对系统造成较大的冲击,甚至造成停电事故。因此,利用
由于国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增加,已非传统能源可以满足。在我国“三北”地区,风能和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这些地区用电负荷较轻,火电和风电又相对集中,这为实现风火打捆联合外送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风火打捆这种输电模式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风火交互作用导致系统的电力网络运行特性愈发复杂,并且输电距离长,电气距离大,相应的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也有一定影响,所以研究提高风火打捆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问题变得尤为
我国“三北”地区存在大量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且冬季供暖期存在电热需求之间的冲突,使能源利用率以及风光消纳水平较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是解决社会能源利用效率低以及可再生能源难以消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协调各机组出力对系统进行优化调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新能源发电上网空间。同时需求响应技术能够实现发电侧与负荷侧双向互动,进一步提高风光消纳水平及能源利用率。针对这一课题,本文研究在园
随着能源和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由于其可再生、绿色环保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解决清洁能源无法直接并网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微电网结构。当孤岛微网内部出现较大功率波动时,系统频率极易偏离出允许范围,出现超调现象,不利于系统稳定运行,因此研究孤岛微电网中的频率无差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微网逆变器作为与分布式电源相连接口,存在输出阻抗小、容量小、响应速度快以及缺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参与到传统配电网中,传统配电网逐渐转变为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ADN)。由于电热耦合元件的发展迅速,ADN与区域供热网络(District heating network,DHN)的联系也变得紧密。应用分布式电源与电热耦合元件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有效途径,需要通过价格信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备工作温度高、燃料来源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但SOFC单独工作时效率较低,严重限制其推广应用。将SOFC与燃气轮机(GT)组合发电不但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综合效率,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引起分布式发电厂的关注。然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SOFC-GT)混合系统是一个规模庞大、控制参数繁多和组件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因此需要建立其动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