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既往文献表明清热类中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糖尿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而在临床当中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硬化非常多见。我们选取清热类中药-大黄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保护机制,为临床防治糖尿病动脉硬化提供一条途径。方法:1动物实验部分: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造模组38只。造模组大鼠禁食12h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72h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16.7mmol/L、尿糖+++ ~ ++++,确定为糖尿病大鼠。成模后,随机抽取24只分为糖尿病对照组(12只)及大黄组(12只),大黄组即给予大黄煎剂2ml灌胃,其余两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纯净水灌胃。实验期间,大鼠自由进食水,持续给药8周,禁食12h后,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糖,然后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收集血标本,血清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血浆放免法测定内皮素-1(ET-1)。大鼠取血后,迅速打开胸腔,切取胸主动脉段,剪成长约3mm的动脉环。悬置于血管浴槽内,用10-6 mol/L的Ach检测内皮完整性,选择能抑制由0.62×10-6mol/L NE引起血管收缩30%以上的血管用于实验,观察不同累积浓度的Ach对NE引起的血管收缩的抑制率。留取胸主动脉时,另留取一段制备病理切片,SP法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计算病理切片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阳性染色面积与视窗面积的百分比。2.临床试验部分:临床中选择有便秘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糖尿病对照组20例,通便灵组20例,大黄治疗组20例。给药1个月后,取血血浆应用放免法测定ET-1,血清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并与给药前进行比较。3.统计学处理:数据以?χ±?表示,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系统,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结果:1.动物实验部分:①糖尿病对照组及大黄组血糖较成模时血糖变化无明显差异(P=0.95),大黄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正常组灌胃前后血糖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经过8周后,糖尿病对照组及大黄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内皮素-1明显升高(P<0.05);大黄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血浆内皮素明显下降,(P<0.05)。糖尿病对照组及大黄组与正常组相比,NO明显下降(P<0.05);糖尿病对照组与大黄组相比NO明显下降,(P<0.05)。③糖尿病对照组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NE)收缩反应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及大黄组﹙P<0.05﹚,且大黄组对NE的收缩反应亦强于正常组﹙P<0.05﹚。当各组收缩达坪值后,然后按递增浓度给药法给予乙酰胆碱(Ach)(10-8~10-5)。结果显示,各组胸主动脉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NE引起的血管收缩。在相同Ach浓度下,糖尿病对照组及大黄组胸主动脉环对Ach的舒张作用明显弱于正常组﹙P<0.05﹚,糖尿病对照组胸主动脉环对Ach的舒张作用亦明显弱于大黄组(P<0.05)。④胸主动脉ICAM-1及VCAM-1的表达。正常组仅见较少的棕黄色颗粒状阳性染色物质表达;糖尿病对照组可见大量的棕黄色颗粒状阳性染色物质表达,部分融合成片,阳性染色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大黄组棕黄色颗粒状阳性染色物质表达明显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但高于正常组(P<0.05﹚。2.临床试验部分:糖尿病对照组及通便灵组治疗前后血浆ET-1及血清NO无明显变化(P>0.05),且1个月后通便灵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血浆ET-1及血清NO亦无明显变化(P>0.05);大黄组治疗后血浆ET-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NO明显上升﹙P<0.05﹚;大黄组治疗后血浆ET-1较糖尿病对照组及通便灵组明显下降﹙P<0.05﹚,血清NO明显上升﹙P<0.05﹚。结论:1本研究复制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经过3个月及6个月后存在内皮功能障碍;2糖尿病大鼠血管环对NE诱导的收缩作用增强;3大黄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ET-1及升高NO的作用;能够保护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抑制胸主动脉ICAM-1及VCAM-1的表达;4在临床试验当中大黄同样具有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ET-1水平及升高NO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大黄通过以上机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5大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多环节的,在临床当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作为清热类中药的代表药物之一,对于其抗动脉硬化作用还应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研究,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