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资产证券化最先开始并流行于美国,作为一种创新的信用体制,它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性设计和重新组合,转变成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自由转让和流通的证券,实现担保制度与证券制度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有效拓宽了资本的投融资渠道,提升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分散了金融资产的风险,成为近40多年来金融领域中最重大的变革和最具生命力的创新之一。在风靡了美国的资本市场后,资产证券化逐步冲出国界,活跃在欧洲、亚洲和其他国家地区。在我国,随着金融制度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市场对融资效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呼吁着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尽快完善;同时,我国也开始商业银行变革的探索,银行信贷业务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体制原因带来的大量信贷资产流动性不足,化解巨额的不良信贷资产包袱,保持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借助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手段来实现。
本文从第一章选题背景及研究思路开始入手,第二章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及其基本要素进行论述,介绍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操作原理和操作流程;第三、四章从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对比的角度出发,客观的分析了国外成熟模式的发展优势,以及我国现阶段的问题和不足,重点探讨了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探索的启示;第五、六、七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针对国际流行的信托模式和公司模式自身优劣势以及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金融资本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得出第五章的结论:要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更有效的解决商业银行转型面临的诸多问题,使其更适应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需要在未来采用信托模式来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历程,并分析了采用这种发展模式面临的制度、市场和监管等方面的支撑和障碍,随后在第七章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从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会计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重点进行了采用信托模式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领域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