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免疫因子启动并参与了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应对病毒感染的效应分子,由细胞因子、补体和抗菌蛋白等组成。其中,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干扰素作为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调节免疫和调节细胞生长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可分为I型、II型和III型。其中,I型干扰素包括IFN-α、IFN-β等,II型干扰素即IFN-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为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一种新病毒,近年来由中国分离并鉴定其感染可引起SFTS。SFTS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发热、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某些进展迅速的病例可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10%~15%。SFTS病毒对中国的公共卫生构成了持续威胁,但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及有效的疫苗。了解SFTS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可为防控SFTS提供新的策略。干扰素对入侵机体的病毒并不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而是通过TLR和RLR等受体对病毒核酸进行特异性识别,激活一系列下游信号转导蛋白,进而产生干扰素刺激基因等效应蛋白发挥抗病毒作用。这些过程受到多种机制的严格调控,众多天然免疫因子参与其中。我们选取参与调控I型(主要是IFN-α)及Ⅱ型(主要是IFN-γ)干扰素抗SFTS病毒作用的天然免疫相关因子,在干扰素刺激和(或)SFTS病毒感染条件下,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这些因子mRNA的表达量及病毒拷贝数,研究它们对SFTS病毒感染的作用。结果显示,在IFN-α或SFTS病毒单独刺激下,相关天然免疫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而在IFN-α和SFTS病毒先后刺激下,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上调受到显著抑制;与IFN-γ相关的天然免疫因子中,这种抑制作用并不明显;THP-1细胞和293T细胞中的结果一致;尽管SFTS病毒的感染能被IFN-α显著抑制,但在IFN-α1刺激下的THP-1细胞中依然能检测到高拷贝数的病毒RNA; IFN-γ对SFTS病毒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对于其他有代表性的天然免疫因子,我们选择转录因子NFκB特异的目的基因CCL-5、IL-6和IL-8作为研究对象,在脂多糖刺激和(或)SFTS病毒感染条件下,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这些因子mRNA的表达量来研究它们对SFTS病毒感染的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的LPS可显著诱导CCL-5、IL-6和IL-8的表达升高,SFTS病毒的感染并不影响LPS对CCL-5和IL-8的诱导作用。上述结果说明,IFN-α能有效抑制SFTS病毒的感染及复制,但SFTS病毒也可能抑制IFN-α生成。因此在后续的实验中,我们选择一组由IFN-α诱导激活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M1、IFITM2和IFITM3,在细胞水平研究它们对SFTS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是一组由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Ms编码表达的抗病毒蛋白,可被IFN-α高效诱导。IFITM家族中序列高度同源的IFITM1、IFITM2和IFITM3表现出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对立夫特谷热病毒、拉克罗斯病毒及汉滩病毒等布尼亚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IFITM1/2/3抗病毒功能的选择性使其对同一种病毒的作用并不相同。SFTS病毒是否受到IFITMs的抑制作用尚未明晰,国内外文献未有报道。我们通过IFN-α诱导293T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并逆转录,PCR扩增IFITM 1、 IFITM2和IFITM3基因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EN,转染Vero细胞和THP-1细胞。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FITM 1/2/3在Vero细胞和THP-1细胞中的过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时间点SFTS病毒的感染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均显示IFITM1/2/3在Vero细胞及THP-1细胞内具有良好的抗体结合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FITM1/2/3对SFTS病毒在细胞内的感染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没有明显区别。同时,过表达的IFITM1/2/3对低剂量的SFTS病毒感染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