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国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逐渐增大的问题。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源是改革不彻底,没有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形成一种公平的发展机会,导致了严重的机会不平等。按照Roemer (1998)对导致机会不平等因素分解法,导致机会不平等的因素自来两方面:一是自身的努力,二是客观环境。由于客观环境而导致的机会不平等,是不公平的不平等,由于机会不平等而导致的收入不平等更是不合理的不平等。如今,在我国的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背景因素往往通过代际流动转移至子女的身上,从而导致子女起点不平等,进而影响子女的收入。鉴于此,从代际转移的角度来探索机会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有助于厘清收入差距中的不平等程度,分析影响机会不平等的因素,有助于进一步认清收入不平等的来源,为制定旨在缩小收入差距的公共政策提供客观依据,以助于实现以机会平等为核心的包容性增长。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全面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对当前关于机会不平等的衡量和分解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方法有三:一是Roemer (1998)经典分类法;二是“事前估计”与“事后估计”法;三是长期机会不平等测量方法。根据当前国内外关于机会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尤其是代际间收入不平等影响的研究现状,确立本文的研究视角。然后,分析和采用Roeme r(1998)提出的对机会不平等衡量与分解的经典分类法理论,运用Bourguignon等(2003)所采用的数理模型进行数理推演。根据Roemer的经典分类理论和机会平等的定义,概述了机会不平等的测度方法,为后文的实证设计做铺垫。其次,本文对机会不平等影响代际间收入不平等进行了实证设计。采用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基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选取以家庭为研究单位,并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剔除。根据前文分析的理论模型,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选取个体特征变量、地域特征变量、父母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并对筛选出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构建具体的实证模型,引入了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阿特金森指数等收入不平等的测量方法,为下一章的实证检验提供模型依据。再次,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的LSDV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的估计检验,测度了机会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并做了关于各客观环境因素对机会不平等程度影响的实证检验。另外,为确保检验的稳定性,特将泰尔指数和阿特金森指数代替基尼系数的来测度,然后将测量结果与基尼系数计算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发现,我国代际转移所导致的子女机会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且机会不平等平均可以解释收入不平等的54.61%;在客观环境因素中,出生地和户籍对子女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代际转移是导致子女收入不平等的关键因素:父亲职业类型在对子女收入塑造方面作用突出;相比之下,父亲受教育水平、母亲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在代际转移中对子女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贡献不大,但是进入21世纪后,母亲职业类型在塑造子女收入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机会不平等影响并不大,而且对收入的影响依然不显著。最后,本文总结了实证检验的结论,根据结论进行相关评述,并针对收入不平等的根源和现状分别提出了缩小机会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