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道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公民公共道德意识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逐步展开,城市周围的乡村被大规模拆迁,失地农民住进了政府集中安置的城市社区,即“村改居”社区。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村改居”社区出现了一系列有违公共道德的行为,这都是其居住居民公共道德意识缺乏的表现。因此,加强“村改居”社区居民公共道德意识培育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以“村改居”社区居民公共道德意识为研究对象。第一,对“村改居”社区和公共道德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试图将两者结合来界定“村改居”社区居民公共道德意识的内涵。第二,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太原市“村改居”社区居民公共道德意识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这些社区的居民存在公共道德认识稍显浅显、公共道德观念相对不足、公共道德情感偏于感性、公共道德意志整体薄弱的问题。第三,针对“村改居”社区居民公共道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从社区管理主体缺位、社区环境建设滞后、社区居民自身素质偏低、社区公德教育缺乏四个方面对影响“村改居”社区居民公共道德意识的因素进行了深刻剖析。第四,提出了“村改居”社区居民公共道德意识的培育措施。指出“村改居”社区居民公共道德意识的培育要从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最终促进他们公共道德意识的提高,实现“村改居”社区的顺利转型。“村改居”社区居民公共道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不仅阻碍了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严重影响和谐社区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系统分析影响“村改居”社区居民公共道德意识的各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实现“村改居”社区居民公德意识培育体系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