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四川主栽品种——名山白毫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茶树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生长与形态、光合及生理生化响应,并对与茶树抗旱性有密切关系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形态指标进行了筛选。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茶树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长和形态响应:干旱胁迫使叶片表现出明显的旱害症状,显著影响了株高和基径的生长,进而降低了单株生物量的生产;在干旱胁迫下,各器官的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且生物量更多地向地下部分配,提高了根冠比;干旱胁迫下,叶片结构特征具有向耐旱演化的趋势,表现为叶片、角质层、栅栏组织均增厚;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上述各种表现越明显。(2)茶树幼苗对于旱胁迫的光合响应:①干旱胁迫下,Pn、Tr和Gs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而极显著下降,且Pn与Gs呈正相关;Pn与Tr呈正相关;Tr与Gs呈正相关。表明Pn降低与Tr和Gs的下降密切相关;干旱胁迫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同时,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而极显著升高。说明此时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②光合-光响应曲线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提高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Rd),降低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说明干旱胁迫提高茶苗的呼吸消耗,降低对光的利用能力,影响了有机物的积累。③光合-CO2向应曲线表明干旱胁迫提高CO2补偿点,降低羧化效率(CE)、CO2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说明干旱胁迫抑制茶苗对环境CO2的利用能力。(3)茶树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①叶片含水量显著降低;电导率显著升高;②保护性的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先升后降,这是茶树抵御逆境的一种积极调节机制,可加强茶树自身保水和主动吸水能力。③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表明茶树的干旱伤害与膜质过氧化产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④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胁迫前期保护性酶活性增强是茶树适应干旱胁迫条件下H2O2等增多,维持细胞内活性氧累积与清除系统平衡的一种适应性调节;后期SOD、POD活性大幅度下降,表明超氧化物自由基的过量生成超过了抗氧化酶系统的清除能力。(4)茶树幼苗对干旱胁迫响应的指标:对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初步筛选出影响茶苗抗旱性的主要指标:①形态指标有(按相关系数从大到小顺序,下同):基径绝对生长量、株高绝对生长量、生物量生产、根冠比。②生理生化指标有:叶片含水量、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利用上述指标可鉴定茶树品种抗旱性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