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ansformation of Genre and Strategy in Lu Xun's Translation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翻译研究长期以来局限于对鲁迅翻译生涯的总体回顾,鲁迅翻译策略以及对鲁迅和其它一些翻译名家的对比研究,很少有人对鲁迅的翻译语体进行探索。本篇论文基于前人对鲁迅翻译研究的基础上,对鲁迅的翻译语体和策略的演变进行研究。  在鲁迅的翻译生涯中,鲁迅的翻译语体和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些显著的变化。鲁迅翻译语体经历了从晚清时期传统汉语向五四后期现代汉语的转变。传统汉语包括了文言文,旧白话,文言和旧白话的混合语体。现代汉语吸收了外国语言的句法和词汇,带有强烈的欧化色彩。鲁迅翻译语体的演变中出现了反复和倒退的现象,《域外小说集》采用了古奥的先秦语体,导致了其销量的失败。本篇论文阐述鲁迅不同翻译语体的背景,并选择鲁迅翻译作品中的一些篇章段落进行分析,进一步具体探讨鲁迅翻译语体从传统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变。  根据鲁迅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鲁迅的翻译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在日本学习期间采取的归化翻译和后期采取的异化翻译。本篇论文以奈达的归化和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为框架,探究鲁迅翻译策略转变的背景和影响,比较鲁迅和奈达在归化翻译策略以及鲁迅和韦努蒂在异化翻译策略方面的相似处和不同处,从而全面探索鲁迅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本文通过阐述鲁迅与梁实秋在翻译标准以及翻译和汉语的发展长达八年的翻译论战,体现了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在当时的翻译界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本篇论文从两个角度分析鲁迅对中国的翻译做出的巨大贡献:鲁迅对现代汉语发展和中国翻译理论直译、意译、转译和复译的贡献。最后,本篇论文总结鲁迅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及鲁迅的翻译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其他文献
廷伯雷克·韦坦贝克(Timberlake Wertenbaker,1951-)是目前少数几位能在英国戏剧文坛奠定地位的女戏剧作家之一。她的戏剧言辞大胆,技巧革新,题材丰富。她拒绝承认自己是女性主
当前,随着国际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电视已成为当今主要的文化交流途径。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节目,美国情景喜剧受到国内观众的广泛关注。情景喜剧是一种喜剧
由于词汇是二语习得的重要方面,词汇测量对于研究者和教育者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对二语学习者词汇进行评估的通常做法是对其词汇丰富性进行测量。从广义上来讲,词汇丰富性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