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翻译研究长期以来局限于对鲁迅翻译生涯的总体回顾,鲁迅翻译策略以及对鲁迅和其它一些翻译名家的对比研究,很少有人对鲁迅的翻译语体进行探索。本篇论文基于前人对鲁迅翻译研究的基础上,对鲁迅的翻译语体和策略的演变进行研究。 在鲁迅的翻译生涯中,鲁迅的翻译语体和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些显著的变化。鲁迅翻译语体经历了从晚清时期传统汉语向五四后期现代汉语的转变。传统汉语包括了文言文,旧白话,文言和旧白话的混合语体。现代汉语吸收了外国语言的句法和词汇,带有强烈的欧化色彩。鲁迅翻译语体的演变中出现了反复和倒退的现象,《域外小说集》采用了古奥的先秦语体,导致了其销量的失败。本篇论文阐述鲁迅不同翻译语体的背景,并选择鲁迅翻译作品中的一些篇章段落进行分析,进一步具体探讨鲁迅翻译语体从传统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变。 根据鲁迅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鲁迅的翻译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在日本学习期间采取的归化翻译和后期采取的异化翻译。本篇论文以奈达的归化和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为框架,探究鲁迅翻译策略转变的背景和影响,比较鲁迅和奈达在归化翻译策略以及鲁迅和韦努蒂在异化翻译策略方面的相似处和不同处,从而全面探索鲁迅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本文通过阐述鲁迅与梁实秋在翻译标准以及翻译和汉语的发展长达八年的翻译论战,体现了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在当时的翻译界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本篇论文从两个角度分析鲁迅对中国的翻译做出的巨大贡献:鲁迅对现代汉语发展和中国翻译理论直译、意译、转译和复译的贡献。最后,本篇论文总结鲁迅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及鲁迅的翻译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