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型全控器件励磁系统优化控制策略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网规模越来越大和新能源并网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系统正面临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的电力电子装置以及远距离跨区域输电带来的运行稳定性问题。相比在一次系统采取措施,改进大型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是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然而基于晶闸管整流的传统自并励励磁系统只有励磁电压这一单一控制量,难以适应现今电力电子化系统的运行风险。全控器件励磁系统其励磁功率单元采用基于全控器件的变流器,不仅具有更稳定的励磁电压控制能力,还能快速控制与网侧交换的无功功率,双通道提升系统阻尼。本文将全控器件励磁系统与储能系统相结合,提出了储能型全控器件励磁系统,使网侧有功功率能双向流动,从而具有励磁电压、网侧有功和无功功率三个控制量,能更好的提升系统阻尼。同时储能还能维持直流侧电压稳定,防止大容量无功补偿时导致的直流侧电压波动。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储能型全控器件励磁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特性。首先基于全控器件励磁系统的基本结构,将储能单元并联在直流电容两侧,实现了网侧有功功率的双向可控流动。随后对网侧变流器部分进行了数学分析,得到了等效简化模型。最后建立了电力电子器件级模型,并对不同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储能型全控器件励磁系统的运行特性。(2)对储能型全控器件励磁系统的储能单元进行了研究。根据储能型全控器件励磁系统不同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储能功能分析;根据对储能功率和容量的需求对储能单元容量进行了计算;对储能电池、超级电容和混合储能等储能系统进行了简化建模,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储能方式对电力系统振荡的抑制效果。(3)研究了储能型全控器件励磁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首先推导了储能型全控器件励磁系统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下的数学模型,获得了修正后的Phillips-Heffron模型,然后基于线性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协调控制器,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其在各种扰动下均能改善系统阻尼,抑制机组振荡,并且在短路故障、直流闭锁导致电压波动时具有快速的电压支撑能力。
其他文献
从广东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现状出发,梳理分析国家、广东层面相关政策措施,并针对广东赋权改革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出台赋权改革配套政策、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完善地方性法规等对策建议,为推动广东深化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参考。
期刊
实证分析显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绿色发展观念亟待加强,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补贴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但不能促进研发创新,这解释了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困境。建议终止财政补贴,由政府主导转向政策和市场驱动;在绿色转型升级背景下,顺应国家急需,发挥湖北碳市场优势,率先将激励性新能源汽车减排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灵活性激励机制做强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时,打造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助力湖北新
期刊
近年来,我国城市变电站中的接地变压器,在运行中频繁出现了地电流入侵现象。由此引发的变压器振动、发热、间断性噪声等问题,不仅对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造成威胁,而且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实际现场中发现,我国正大力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附近变电站中,地电流侵入现象颇为频繁,其规律与成因有待分析。因此,对地电流的成因、成分,进入电网后的流通特性及其抑制策略开展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城市变电站运行
学位
生物质具有零碳排放的特征,发展生物质能源以部分取代化石能源,对我国实现碳减排具有重大意义。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制取较高热值的合成气CO、H2、CH4等,可用作燃料或化工原料,是生物质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实际生物质气化的过程中,气化剂CO2/H2O与生物质焦同时发生气化反应,CO2和H2O混合气氛下生物质焦气化机理研究目前还不清晰。此外,生物质中无机组分对生物质气化的影响也存在争议,本文在同步热分析仪
学位
自从2004年石墨烯的问世以来,其独特的二维六角蜂窝状晶体结构赋予了它优异的电子、光学和机械性能。石墨烯的发现推动了二维材料的发展,对于二维材料合成方法和在其他领域的实际应用已经成为了科研人员们研究的热点。现有的二维材料大部分都是从层状材料中分离得到,主要的制备方法是机械剥离法、液相剥离法等,这种合成方法大大限制了新型二维材料的发现。本文选用了自上而下的合成方法-阳离子交换法来制备二维HB纳米材料
学位
我国北方地区在秋冬季为实现供暖,往往过量燃烧煤炭,造成碳排放与大气污染严重。同时,这些区域大多光照或风能资源丰沛,但由于消纳能力有限,又带来弃风、弃光等问题。发展可再生能源代替燃煤供热,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实现清洁供暖的有效策略之一。传统热-电联产系统以化石燃料为能源,热电相互约束的输出模式造成弃风、弃光。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热-电系统及其框架,相对灵活地调配热电,提高可再生能源消
学位
学位
学位
2020年,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指出,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前沿技术将逐步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电力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人工系统,自然是人工智能展示威力的主战场之一,而人工智能还需从感知开始。其中,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设施之一,量大面广,并且其电气设备常年连续在露天运行,工作条件恶劣。所以,通过深度感知技术方法以及时把握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实际健康状态,尤
学位
随着新能源并网规模的逐渐增大,未来电力系统将呈现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的特点。但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同时传统的电力电子器件缺乏必要的惯性,这使得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巨大挑战。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并网导致的电力系统惯性下降的问题。但是,传统的VSG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策略上,很少关注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