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1921年,语言学家Sapir在其著作Language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基于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进行,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文化研究与语言的结合,尤其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语言的结合。自Hofstede提出文化价值观四个维度之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开始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因此,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文化价值观维度来研究中美会话风格的差异。 本文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Tannen的会话风格理论,以及Yule的两种会话风格划分,以Hofstede文化价值观中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为基础,对中美电影《花木兰》和《爱国者》进行文本对比分析,探究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价值维度是否影响人们的会话风格以及会话策略的选择,以及这种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作者得出以下的结论: 第一,受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中美会话策略的使用是不同的。(1)在日常会话中,中国人和美国人都会用interruption(打断)这个策略,但是个人主义为导向的美国人使用的次数要比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中国人多,以此来维护自己在会话中的利益;(2)在两部电影中,美国人跟中国人都会使用到narrativestrategies(叙述策略),但是偏向于委婉风格的中国人使用的次数要比美国人多;(3)中美都会使用ironyandjoking(玩笑),但是美国人用的次数明显的要比中国人多,他们使用此策略来促使会话的轻松顺利进行。 第二,个人主义为导向的美国人的会话属于高介入式会话风格,即人们在交流时,语速较快,会话直接,言语信息量大,有冲突性,会话双方喜欢用积极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中国人的会话属于高体贴式会话风格,即会话双方在交流时,语速较慢,会话委婉,非言语信息量大,会话双方喜欢用非言语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三,不同文化的文化价值观体系对人们的会话风格以及会话策略的使用有着深刻的影响与指导作用,这验证了作者的假设。 最后,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将会话风格理论与跨文化交际文化价值观维度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相结合;第二,从语言层面来验证Hofstede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价值维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从语言层面深化对中美文化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而且对跨文化交际以及跨文化语言教学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