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与优化策略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浙北丘陵平原区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的基本特征,运用SBE美景度评价法,评价了浙北丘陵平原区的植物景观美景度,探讨了对美景度影响大的景观因子,从而为当地植物景观的优化提供合理的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的丘陵平原区41个乡村聚落中,有553种植物,隶属于142科405属,数量较多的树种分别为榉树、香樟、桂花、水杉、石楠、柳树、桑树、榆树、山茶;将植物按不同的空间类型进行数量统计,结果表明道路林数量最多,占52.4%,庭院林占30.1%,滨水林占9.7%,围村林占7.8%;研究区内共有观花植物54科111属136种,其中夏季的观花植物种类最多,春季次之,秋季第三,冬季的观花植物种类最少。(2)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表明:1)道路植物景观:丘陵地区的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值较高;影响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主要指标因子是观赏性和整洁度;2)庭院植物景观:丘陵和平原两个地形区的庭院植物景观的美景度值均较高;影响庭院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主要景观因子是观赏性和整洁度;3)滨水植物景观:丘陵和平原两个地形区的滨水植物景观美景度均较高;滨水植物景观美景度主要受林冠线、乡土性、协调性的影响;4)围村植物景观:丘陵地区的围村植物景观美景度较高;围村植物景观美景度主要受自然性和整洁度的影响。5)通过对浙北典型乡村聚落植物景观风貌研究和植物景观美景度研究,针对造成美景度不高的主要因子提出了植物景观的优化策略。
其他文献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河口区和淤泥海滩区,是地球上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是许多生物重要的栖息地生境,也是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人类的过度开发、围垦砍伐、围海养殖等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修复迫在眉睫。红树林湿地公园是红树林湿地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建设;基于生态修复的红树林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是红树林湿地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
随着对湿地价值的认识和生态意识的普及,我国正在积极开展划定自然保护区或建立湿地公园等湿地恢复、保护工作。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良好途径,建成的湿地公园应当具备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而水鸟栖息地功能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水鸟作为典型的湿地生物,对湿地环境的依赖程度比较大,因此湿地面积减少、水污染、人为活动干扰等问题极易影响到水鸟的种群稳定和物种数量。通过对提升湿地水鸟栖息地功能相关研究的
种子是植物主要的繁殖器官,种子质量的优劣往往会对种子的安全贮藏以及苗木的培育造成影响。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为华北、华东、华中等地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且具有食用、药用、观赏等多种经济价值,但其种子具有不耐贮藏的特性。以往关于香椿种子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源、贮藏温度和含水量、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而对于香椿种子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及其老化机
淡水引入作为一种在滨海地区广泛开展的生态工程,其对湿地产生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磷是对滨海湿地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的元素,由磷循环入手研究淡水引入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仅全磷很难准确反映湿地磷库的真实状况,土壤中的生物有效磷能更准确地反映湿地土壤中磷库的状况。在我国广泛开展滨海湿地保护的背景下,研究淡水引入对滨海湿地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对于探究滨海湿地土壤磷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进一
在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负担的加重,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健康的自我管理。森林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体身心健康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借助森林环境放松心情、强身健体,森林景观的康养功能逐渐被认可。目前,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针对森林康养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理论还未形成,值得我
水体是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清洁的水质能够确保城市湿地公园更好的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仅为动植物提供生长和栖息场所,也为公众提供环境优良的户外游憩场所。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水体受污染现象逐步加剧,造成城市湿地公园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湿地公园水体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工业生产废水排放以及地表径流可能携带的污染物等产生大量的面源污染。同时,水系连通度较低、水环境结
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是原产于美国大草原的一种暖季型草坪草。由于野牛草资源规模较为庞大,遗传多样性的重复性高给遗传研究和育种工作带来了困难。核心种质的构建能克服和缓解庞大的资源规模所带来的相应困难和压力,使对种质资源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成为可能。但是,仅利用表型和分子标记数据构建核心种质极有可能遗漏重要目标性状信息,从而影响了核心种质构建及评价的准确性。国内在野牛草的遗传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风貌受到强烈冲击,乡村建设刻不容缓。乡村植物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乡土特征并探究乡村植物的景观特征,让规划先行,有助于乡村风貌的保护和恢复,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址在位于江南的浙江省,选取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地地区3种典型乡村聚落区的村庄作为样本,共计调查44个聚落(平原地区14个,丘陵
苎麻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纤维,4700年前就有人使用,中国是最大的苎麻生产国,所以苎麻也叫“中国草”。新中国成立后,麻类机械的科研发展迅速,现已研制出30多种剥麻机器,其中70%以上都是滚筒式剥麻机,但截止目前还没有一款剥麻机被大量使用。随着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不足、人力成本增大、传统苎麻剥制机器制麻的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研制新型自动化苎麻剥麻机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经过对全国各地现有苎麻剥麻机
生物土壤结皮是高寒沙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在防风固沙、生态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有关增温对高寒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土壤系统碳收支影响的研究较为匮乏,不能很好地反映高寒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结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以青海共和盆地人工植被恢复区广泛发育的苔藓和藻类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式增温装置OTC进行模拟增温,观测增温条件下两类结皮-土壤系统碳收支的日、月动态变化,探讨增温对生物土壤结皮-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