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同时,全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起步并进入发展阶段,城市的发展和用地扩张迅速。目前我国开展的土地整理主要集中在农用地整理上,而对建设用地的整理却开展很少,这不仅降低了土地整理的整体效益,还限制了土地整理的持久发展。本文是一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论文,以天津市西青区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以天津市西青区为实例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天津市西青区的建设用地整理工作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进而用以指导其他城市类似区位内的建设用地整理工作。文章由七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文章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建设用地整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然后立足于现在我国土地整理工作产业化的大趋势,采用了现在国际比较通用的一些建设用地整理相关理论,包括土地利用集约化理论、城市规划理论、土地区位理论、土地供求理论、地租地价理论以及土地产权理论。在文章第三部分中分析了天津市西青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将天津市目前用地结构与国内同等大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天津市工业用地集约度差,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第四部分首先建立了对建设用地土地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立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而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对西青区待整理土地单元进行可整理性的评价。评价模型中,笔者立足于我国国情以及天津市城市化发展现状,采用天津市市内六区建设用地综合效益的平均水平作为标准参照,以10分制作为评价基准对天津市西青区各个被选取的建设用地整理单元的可整理性进行了分等定级。第五部分结合上一部分对西青区建设用地整理单元的评价结果,并且根据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得出城郊建设用地整理的应用模式——“城中村”改造模式,“退二进三”产业置换模式和旧城更新模式。经过对每一整理模式的详细分析得出模式的普适性,最终用以对我国其他城市郊区建设用地的整理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第六部分针对我国当前城郊建设用地整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文章的研究结论认为,城郊建设用地可整理性通过模糊矩阵分析可以从定性分析转换为定量的分析,根据综合效益最大原则来指导该地块的整理工作。具体的整理模式推行都必须借助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将城郊建成区有待整理的存量与增量土地纳入统一收购储备的范围,由专门的土地整理机构实行管理和相应的融资机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