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Eco-exergy评价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476789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煤炭产量逐年升高,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是国民经济得以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同时煤炭资源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也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其中采煤塌陷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华北平原地区煤炭开采历史最长且地貌多为河流冲积平原,丰富的地表水系及较高的地下潜水位,使塌陷区地表积水,土壤逐渐潜育化,形成湿地。因此,为恢复采煤塌陷区域的生态环境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揭示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主要生态过程,探讨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系统的演变趋势,了解水、土壤、生物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预测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发展趋势等变化规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兖州煤田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及模型构建。通过对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形成过程及特点的研究,对其生态系统特征及生物与环境因素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然后通过Eco-exergy评价分析,分析其生态系统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点,最后将其评价方法运用于生态修复活动中,进行调控途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动态开采活动中,新生湿地的增加速度明显快于其他湿地,在塌陷初期,由于塌陷深度和塌陷面积都处于急速增长阶段,因此湿地体积快速增长,而随着塌陷时间的延长,塌陷深度和塌陷面积增长都逐渐放缓,湿地体积增加也趋于平稳。湿地体积增长呈对数函数增长趋势,说明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在形成初期动态变化较为剧烈,并随着塌陷时间的增加,动态变化逐渐放缓,最终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湿地;第二,新生湿地的沉积物是由肥沃的农田转化而来的,并且其湿地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也以农田为主,因此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内源输入和外源输入两个方面,外源输入的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在塌陷坡度中段,在地表径流的作用下,新生湿地表层土壤营养物质的流失最为严重,内源输入的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水体中的沉积物对氮元素来说主要起着“汇”的作用,而对磷元素来说主要起着“源”的作用;第三,新生湿地中植物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传统农作区,在其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新生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的原因主要包括:a塌陷导致地表环境空间异质性增加;b塌陷积水为动植物的栖息繁殖提供了条件;c水的存在使局地气候得到改善;d水的存在增加了新的生态位。(2)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通过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新生湿地环境因子特征表现为,不同塌陷湿地之间水体温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季节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水体整体上呈弱碱性,p H季节动态没有显著性差异;电导率与邻近河流相比数值较高,季节动态表现为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盐度季节动态表现为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浊度季节动态表现为冬季显著低于其他季节;TN、TP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季节动态也具有显著差异性,表现为夏秋季节较高,冬春季节较低。新生湿地生物因子特征表现为,浮游植物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水域,冬季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季节;浮游动物生物量与其它水域及淮南矿区采煤塌陷地相比差异较小,春季显著低于其他季节;水生植物生物量与其它自然湖泊及湿地相比较大,冬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季节动态具有显著性差异。以上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因子与环境因子的主导因子分别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盐度、p H和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其中总磷对主导因子的驱动力变化最为显著,同时在以p H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模型中,浮游动物与水生植物具有显著性,加之浮游植物与沉积物为两个主导因子,因此表明生物因子在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3)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参数校准及验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模拟运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参数对大多数状态变量都有影响,而部分参数只影响其中的某个状态变量。运用不同总磷(TP)负荷输入对模型不同采样点进行仿真运行,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生物量随TP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而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比值随TP含量的升高而减小。通过设定3种情景方案,剧烈变化(情景1)、中度变化(情景2)和轻度变化(情景3)对模型不同采样点进行仿真运行,结果显示:a营养盐含量对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具有较大的负作用;b新生湿地中塌陷深度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更为显著;c水生植物生物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具有负相关关系,并且在新生湿地情景1即剧烈变化作用下,这种负相关性更为显著。(4)Eco-exergy是热力学概念应用于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方法,通过生物量与其包含的基因信息解释生态系统内部属性的变化。本研究基于对Eco-exergy评价理论基础的详细阐述,提出了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Eco-exergy评价指标体系(EEI),然后通过运用正态云模型对不同塌陷年份的新生湿地Eco-exergy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生物量EEI、浮游动物生物量EEI、Eco-exergy EEI和Structural Eco-exergy EEI四个指标都随塌陷年份的增加而出现明显的大幅度的波动。在塌陷15年之后,EEI(BA)指数逐渐平稳,而EEI(BZ)、EEI(Ex)和EEI(Exst)指数则逐渐升高。将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按照塌陷时间分为塌陷初期、塌陷中期和塌陷后期三个阶段。结果显示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在塌陷初期波动较大,并在塌陷后期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线性拟合结果显示其生态系统健康状态逐渐升高。(5)生态修复活动对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服务功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湿地公园内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活动的水质净化效果明显,电导率、叶绿素、盐度、总氮、总磷含量皆显著低于对照区(湿地公园外未实施生态修复的区域),生态修复区与对照区相比,对TN的削减率达70%,对TP的削减率达80%。生态修复区植物多样性指数和鸟类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on-wiener指数和Pielon指数皆高于对照区。通过运用Eco-exergy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湿地公园中生态修复区各指标得分及总分数,并与其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不同塌陷阶段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生态修复区的EEI得分均高于不同塌陷阶段的新生湿地,说明生态修复活动可以更好的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具体的生态修复调控途径包括生态缓冲带设计、基塘系统设计、林泽系统设计及生境岛屿设计。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单个生态系统要素,对生态系统的整体关注较少,缺少系统的研究体系。而本文从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特征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系统要素分析,综合运用系统动力学和Eco-exergy评价方法,阐明了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及动态发展趋势,为新生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及技术范式参考。
其他文献
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且环保无污染的优势,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仍面临着太阳能利用率低、载流子复合严重等问题,这导致光催化制氢的产业化推进十分缓慢。本文的侧重点在于,通过对催化剂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的分析,预先筛选出理论上高效率裂解水制氢的半导体材料,并且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将结果归纳分析后,进而继续优化自己最初的设计策略,直至找出满足高效率制氢
既往研究关注到中国科层制强调人的主体性价值的独特性,但没有对人的主体性价值如何嵌入科层治理之中做出微观机制与过程层面的解释。本研究通过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管执法的科层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建构科层治理的价值嵌入机制理论框架,解释人的主体性价值是如何嵌入城管执法的科层治理之中的。本研究以田野调查为资料收集方法,以案例研究为资料分析方法,以基层城管执法中队为分析单位。选取武汉市B区、江西省A市这两个正处于
创新是促进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的驱动力,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快速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创新这个重要因素。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其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何保持和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继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并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无法取代的地位,是现今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企业是处于整个创新体系中的微观主体,它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十分关键,因为它关系到整个产业、区域以及国家等这些宏观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所以逐
粤东北客家建筑彩画有独特的艺术形象和创作形式,它不仅反映了客家人鲜明的艺术特质,也蕴含着客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社会文化意义和艺术审美价值。针对目前粤东北客家区域建筑彩画研究的缺失,本文以多年田野考察所拍摄图例及查访资料为基础,以晚清段建筑彩画为探讨对象,通过对彩画生存背景、形式、纹样、色彩、题材等艺术特征进行细致分析,揭示其主要表现规律与风格特征,并对部分彩画的艺术形式、文化意义进行尝
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亦可喻为人工智能的灵魂。立足当下“算法智能”以及“算法泛在”的智能社会阶段,目前普遍研究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实则是算法生成物。故而本文选取算法生成物作为著作权保护的研究对象,旨在回应作品的创作过程由算法自动完成而引发的可版权性和创作主体的著作权归属问题。算法生成物的核心在于人机交互下的算法具备自动优化和自主学习能力,只要供应数据养分,便可输出符合人类审美的表达。现阶段的算法生成物
作为新型太阳能电池的代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最近十多年备受关注,其光电转换效率(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从2009年的3.8%迅速激增到2020年认证的25.5%。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这一迅猛的发展进程得益于钙钛矿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可溶液制备的特性。优异的光电性能包括:低的激子结合能、长的载流子寿命和扩散长度、双载流子传
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的制定实施,揭开了新时期流域法治的新篇章,流域整体性治理在立法中得以体现。目前《黄河法》立法也已全面铺开,可见,流域立法将持续作为法学热点问题。流域整体性治理在学界已经是共识,如何贯彻并在流域立法中进一步体现是个值得持续关注的法律问题。其实,我国流域整体性治理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比如清代长江中下游一体化治河理念的确立,植树种草、退田还湖等流域要素综合管理法律制度的形
2021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扶贫工作需要更加深入、精进以巩固脱贫成果:一是对新的贫困类型和特征的把控,二是对新的贫困群体的瞄准与识别,三是制定一系列符合新形式的帮扶政策。伴随着这些要求,相应的贫困研究也不断推进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
由于我国能源分布的极不平衡,支持大功率、长距离、高密度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超高大跨越塔线体系(简称超高大跨越)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跨越大江的关键段。由于塔身高度和导线跨度的尺寸大,并且塔高会超过荷载规范的梯度风高度,使得超高大跨越受到风荷载的影响要比常规输电线路的大。超高塔趋向于采用钢管混凝土与钢管的组合结构型式,质量突变大。构成塔线体系的超高塔和耐张塔之间的高
视觉伺服技术是机械臂的一种反馈控制方法,通过引入视觉反馈信息从而提升机械臂的灵活性和鲁棒性。因此,视觉伺服技术也被认为是实现机械臂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方法。随着机械臂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应用场景的日益增多,对视觉伺服系统的综合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单目固定像机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复杂工业环境中视觉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和视觉伺服技术中空间约束问题进行研究,以实现在无标定条件下对机械臂进行高效、精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