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围子断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ubo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重要的含气断陷,随着深层火山岩气藏的逐步发现,已经成为大庆油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块。但是因为断陷内构造复杂,构造和断裂对气藏的控制模式还不够清楚,限制了深层天然气的发展。本文主要基于徐家围子连片工区的地震解释资料,同时利用测井、录井和试气等其他资料,对徐家围子断陷的断裂构造特征及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从两个角度系统解析了徐家围子断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规律,徐西断裂作为主干边界断裂控制了整个断陷的形成,徐中断裂和徐东断裂分别控制了营一段和营三段火山岩的喷发中心,火山口厚度较大,经后期构造运动产生大量裂缝改善物性,可作为储层。而断陷内不同时期形成和活动的断裂对于气藏的作用是有差异的,青山口沉积时期活动的深层断裂可作为气源断裂,而徐中断裂在成藏之后虽然没有垂向封闭性,但并未破坏盖层的顶封作用,侧向上,断裂下降盘的泥岩和砾岩阻止了天然气的侧向运移,因此徐中断裂对天然气不仅有疏导作用,也有遮挡作用。主要成藏期之后,反转期的断裂活动,对于天然气有调整作用,将一部分火山岩气藏调整至上部层位,经二次运移,在泉头组、登娄库组的河道砂体中成藏。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方法,时频分析收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在非平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异性能。地震信号是一种典型的非平稳信号,时频分析在地震勘探中的早期应用主要集中在地震时频特征的研究、古地磁变化的时频研究及地震信号的去噪及能量补偿等方面,随着数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及处理能力的逐步增强,时频分析在地震勘探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宽。地震信号谱包含着地层的岩性及构造方面的信息,通过
在充分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及各种分析资料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构造特征和断裂形成演化历史,划分断裂系统,在油藏类型及油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最终对目标断层圈闭进行评价优选。南堡凹陷在剖面上由基底构造层、断陷盆地构造层及坳陷盆地构造层3个构造层次构成;断裂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沙二+三段时期、沙一段~东营组时期、馆陶组~第四系时期3个构造
南贝尔凹陷是我国海外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凹陷,其内断裂发育,且与油气关系密切,能否正确认识其断裂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对于认识其内油气分布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利用南贝尔凹陷地质、地震、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典型油气藏解剖和断裂系统与油气藏之间分布关系分析的方法,对其断裂系统及其演化特征、油气藏类型及油水分布规律和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及模式进行了全面、系
管道的无损检测技术对保障工业生产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广泛采用的管道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检测、涡流检测和漏磁检测等几种。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管道漏磁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壁缺陷上,而对管道漏磁检测过程中其它部件如管道修复补板、法兰、支管和焊缝等产生的影响研究较少。由于这些管道部件的结构特点,在管道被磁化后也会产生漏磁场,如处理不慎将这些部件产生的漏磁场与缺陷漏磁场相混淆,则会造成
随着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我国管道工业得到迅猛发展。管道在运行过程中通常受到来自内外环境的联合影响,由于外部环境、输送介质、管内积液、压力波动等原因,极易发生管壁腐蚀而直接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了解管道的腐蚀状况,有目的地对管道进行维修,减少事故发生,延长管道的服役时间,就成了企业和检测人员关心的主要问题。目前管道的检测分为内检测和外检测两种方法,由于石油化工工业很多管道具有小直径
油气初加工处理过程采用集散控制系统,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受实际生产过程的限制,无法在装置上进行人员培训与技能考核,目前仍采用以笔试进行理论考核、口试进行技能评定的形式,不能真正体现其技术水平。本文主要针对油田天然气初加工装置监控点数多、过程控制复杂、操作人员难于掌握等特点,以装置运行过程中的操作参数、控制方案和技术特点为仿真对象建立一套基于微机网络平台的仿真操作系统。通过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中后期,细分开采的力度逐渐加大,对固井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粘砂套管作为提高固井质量的有效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油层固井施工中,相对于粘砂套管工艺的应用,针对粘砂套管井的固井质量评价仍属空白,依然继续采用光滑套管井的固井评价标准,给固井质量解释带来不可避免误差。本文通过分析测井声波在粘砂套管井中的传播机理,以声波能量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作为切入点,建立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的粘砂套管井固井质量评
海上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于断层型油藏而言,断层岩在较高剩余注水压力(井口注水压力传导至断裂带处发生压力损耗后的剩余压力)的作用下将会发生水压致裂,油气沿破裂面向上逸散至海底导致水压致裂逸油事故。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本论文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和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联合资助下,选取秦皇岛33-1南油田为研究靶区,在文献调研以及油田勘探开发生产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
大庆长垣内部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随着油气田开发技术的不断深入,目前的水驱开发对象已由中高渗透层逐渐转变为薄差储层,这类储层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效益较差,但是已探明的储量中却有剩余的数亿吨储量主要存在于低渗透的薄差储层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杏六区已布四套井网,分别是基础井网、一次加密井网、二次加密井网和三次加密井网,其中二次和三次加密井网主要针对薄差储层开采,而三次加密井尚未完全投产。经过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