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者生存”——西南、西北民居建筑比较研究之启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居作为一种文明(文化)的载体,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人类长期实践逐渐积淀的结果。其所蕴涵的历史、艺术、美学价值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瑰宝。但是在今天,古老的民居生态文化正在慢慢的消逝。放眼能及的古镇民居,大多地处莽荒或位置偏僻,即使是曾经一度的繁华之地,也因历史的原因而门前冷落,尘封窑藏。古城、古镇、民居连同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流失,仅仅发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与传统家园的彻底割裂,也仅仅是一两代人的人生。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浪潮里,“新价值”的狂欢中,研究传统民居,尤其是民居与环境的适应关系,从而寻找出建筑形成的可循规律,是我们今天的责任与使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支配着生物界的古老法则,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皆以适应环境为其求得生存的前提。动物以改变自身结构的方式来取得与环境的适应,人则依靠创造和发展来满足自身与环境相适应的需求。因此,本论文希望通过对西南西北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比较研究,从中找出解决民居保护与传承的科学方法。论文将通过“适者生存”这一基本观点指导,从具有相同性与特殊性的三组地方实例(包括:西北生土窑洞与西南土掌房,关中晋商大院、西北平遥古镇与西南大理、丽江,西北陈炉与西南建水)来具体分析,民居在时间、空间里对适应所作出的改变。针对气候、地形、民居构造、建筑材料、人文环境、文化保护等六个方面的整合分析,比较得出西南与西北民居建筑的异同点。围绕“适者生存”这一基本理论理解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得出因地域因素造就的传统民居如何在今天的新城体系下进行共生,真正做到顺应时代、以动态发展的科学方向。提出“建构框架,保护原型,充实功能,有机更新,塑造形象,整合空间”的具体再生方案。完善现今民居发展模式的趋向性预计前景和科学保护与发展的可实施性方法,并将其转化为其他历史民居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参考详图。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它对于电子设备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设计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诊断技术和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本课题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就通信内容来说,它已不局限于简单的语音、文字信息,更进一步地,将图像视频信息亦纳入其中。数字化后的信息,尤其是视频和音频信息具有数据海量性
频率合成器是电子系统的心脏,是决定电子系统性能的关键设备,在通信、雷达、电子对抗、导航、广播电视、遥控遥测、仪器仪表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
光通信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为日益激增的信息业提供了一种最佳信息传输技术,被认为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基础。为了满足超高速、超大容量的通信要求,人们不断研
过去二十年来,电话、传真、电视和数据等信号传递的爆炸性需求推动了光纤通信的迅速发展,光纤通信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和工艺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美国同步光网络(SONET)和国际
半导体工艺和EDA技术的发展使片上系统SoC的设计成为可能。随着SoC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基于可复用IP核的系统集成技术成为当今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重要方法。可
ZnO是一种新型的Ⅱ-Ⅵ族直接带隙化合物材料,ZnO薄膜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压电器件、太阳能电池、气敏元件、压敏器件、液晶显示等领域已有了很好的应用。近年来,随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希望通过网络这一无国界、无时间限制的媒体更好地为公司营销服务。与此同时,网站开发日益同质化,竞争呈现白热趋势,
工程活动是现代人类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工程活动不但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内在地包含了许多深
日益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促使作为耗能大户的造纸行业必须狠下工夫。干燥部是造纸工艺中的主要耗能且最后一道能调整纸幅水分的工段,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