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风电场建设要求,本文利用加拿大的非线性高分辨率数值模式NLMSFD(Non-linear Mixed Spectral Finite Difference Model)尝试对山东荣成地区风资源进行评估。在试验区域内,分别选取两座测风塔不同高度上一年的月平均风速观测资料作为驱动值,利用模式对试验区的风速分布进行了模拟试验,获取了试验区100m×100m分辨率的风资源分布情况,评价了NLMSFD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风电场建设要求,本文利用加拿大的非线性高分辨率数值模式NLMSFD(Non-linear Mixed Spectral Finite Difference Model)尝试对山东荣成地区风资源进行评估。在试验区域内,分别选取两座测风塔不同高度上一年的月平均风速观测资料作为驱动值,利用模式对试验区的风速分布进行了模拟试验,获取了试验区100m×100m分辨率的风资源分布情况,评价了NLMSFD模式在山东荣成地区的可适用性。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两塔的月平均风速资料驱动模式,获取了试验区内一年四季的风速空间分布信息,将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发现,模式的模拟结果基本能反映出月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规律,但两塔位置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对误差随高度和季节变化有所不同。从季节上看,模式的模拟结果在冬季较好,夏季误差稍大,春、秋次之;从高度上看,除10m高度外,其它高度层的相对误差大多在10%以内。另外,模拟风速在各高度层上的分布与地形的起伏有关,在地势较高、坡度变化大的地区,风速梯度较大,而在地势低而平缓的地区风速梯度变化也较小。(2)利用不同位置、高度的观测资料驱动模式,模拟结果的精度也受影响。如利用远离海岸边的观测资料驱动模式要比近海观测资料驱动模式所得的模拟结果好;同时对于近海的测风塔,采用距地面位置较高的观测资料作为驱动值要比采用10m高度的资料驱动模式的模拟精度好。(3)运用WAsP软件和NLMSFD模式在A塔处对模拟的风速进行对比试验,发现WAsP软件模拟的风速均大于NLMSFD模式的模拟结果,且在10m高度上,WAsP的模拟风速更接近观测值;而在70m高度上,NLMSFD的模拟值与观测值更为接近。(4)分析了个别时刻A、B两塔地理位置的盛行风向对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当盛行风向对A、B位置风速有影响时,模式模拟的效果较好;当盛行风向对A、B位置的风速无影响时,模式的模拟效果较差。同时,在两塔风向一定时,大风速和小风速对模式的影响也会不同,模式对大风速度的模拟效果要好于对小风速的模拟。(5)讨论了1月不同地表粗糙度值下模拟效果的差异。利用大风阴天计算的粗糙度值、平均风速值驱动模式,与利用月平均风速及其计算的粗糙度值驱动模式得到的模拟结果不同。同在大风阴天条件时,B塔月平均风速驱动得到的模拟效果较好,但A塔月平均风速驱动的模拟结果稍差。这些结果说明NLMSFD模式对于山东荣成地区精细化风资源评估及风电场选址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但由于是初次引用该模式进行尝试,今后还需要对风能评估需要的其它要素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探讨模式的开发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FY-3A在轨测试期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其载荷之一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dium Resolution Spectral Imager MERSI)进行了与EOSTERRAMODIS的同步星下点观测(Simultaneously Nadir Observation——SNO)交叉定标。在SNO交叉定标过程中,两遥感器对同一目标的测量在时间和空间匹配上可以达到比较高的精度,两
适应性观测作为当前数值预报领域的热点前言问题,其提出主要是为了提高高影响天气预报质量,也是国际THORPEX科学计划的核心内容。而适应性观测策略中敏感区的估算极为重要。目前发展出了许多关于敏感区估算的理论:SV、ETKF和CNOP等。马旭林博士在2008年针对我国典型的高影响天气系统特征,根据集合卡尔曼变换(ETKF)理论,利用国家气象中心集合预报产品和其他中心集合预报产品搭建了适应性观测敏感区估
本文利用二流近似方法解析求解源函数,最后获得四流近似的辐射强度,并把该方法应用到光化辐射通量的计算中。本文还对二流近似、四流近似、二流四流混合近似这三种算法的精度和效率进行比较,分析了在不同的太阳天顶角、大气光学厚度、地表反照率下,考虑分子、气溶胶、霾和云的漫射光化通量。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守恒或者非守恒的瑞利散射大气,δ-二流四流混合近似算法的精度接近δ-四流近似的精度,并且比δ-二流近似的
荒漠草原是典型草原向荒漠过渡的一类草原,研究荒漠草原地表-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认识稀疏植被下垫面对大气的反馈作用,进而了解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地表反照率影响着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直接控制了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和大气之间的分配,是大气和陆面模式的重要参数。地表反照率取值的合理程度决定了数值模式计算中地面加热作用的准确程度。本论文针对当前中尺度模式中陆面参数化方案对稀疏植被考虑的不足,以荒漠草
由于模式的分辨率有限,不能被模式分辨的地形称为次网格尺度地形,次网格尺度地形在热力和动力方面对实际大气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其效应只能通过参数化的形式回馈给模式。本研究主要针对次网格尺度地形的动力过程参数化,一般而言,次网格尺度地形的动力作用主要包括:(1)湍流过山引起的次网格尺度湍流地形拖曳力;(2)次网格尺度地形对气流的阻挡、分流并在背风坡形成背风涡引起的阻挡(分流背风涡)地形拖曳力;(3)气流
利用CAMS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对2008年3月20日华北地区层状云系降水个例进行自然降水模拟,分析微物理和动力、热力特点,并在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引晶催化试验,设计不同剂量、高度的催化方案,对效果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区域,对比播撒前后各微物理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分析源汇项变化。CAMS中尺度云分辨模式中增加了粒子数浓度的预报模拟,适合进行人工引晶催化试验。此次降水过程
利用1979–2011年美国NCEP/NCAR和日本JRA–2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并采用EOF分析方法,本文分析了近30年来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变化特征。同时利用1979–2011年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揭示了东亚冬季气温季节内变化规律及极端气温事件频次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东亚冬季气温与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秋季外强迫(海温、海冰和积雪等)因子异常之间的可能联系。得到的主要
本文用理想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在MM5模式中构造对称初始涡旋,在理想的环境场中发展为成熟的TC并移动经过从台湾岛抽象出的岛屿地形,揭示岛屿对TC强度和结构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有背景气流和固定SST的情况下,用一个相对较弱的气旋性涡旋作为模式的初始场,得到的TC的强度、结构等各项特征指标,与实测和已有成熟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理想模拟试验的方法对TC强度及结构变化的模拟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T
自从多普勒雷达被应用于气象观测和研究以来,高时空分辨率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应用一直深受人们重视。对于雷达径向风资料的应用,早期主要是通过时空连续性假设在一定约束下反演风场,以便于天气分析诊断。随着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雷达径向风的同化应用发展很快。单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同化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同化,二是反演同化。在直接同化和反演同化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同化方法,改进同化方法通过引入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