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一百年,全球气候以超过其自然速率迅速变化着。这种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地。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气候的变化特征、响应机制及其带来的影响成为了人类关注的重点。亚洲高纬度地区作为亚洲寒冷气流的发源地,其气候变化对东亚低纬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影响显著。本文根据亚洲高纬度地区的946个地面气象站点1973—2005年逐月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和NOAA中心提供的同期温、湿度资料,基于线性回归、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33a来亚洲高纬地区温、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地面、850hpa、500hpa的温、湿度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包括:
⑴通过分析地面气温资料长度大于20年的546个气象站观测的多年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得出33a来亚洲高纬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多年平均温度表现为上升趋势,只有极少数站有下降的趋势。在105°E-110°E,55°N-65°N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是增温最快的地区,而年平均温度较高的东西伯利亚的西南部分地区和北冰洋沿岸的温度则存在降低趋势。就季节变化趋势来看,1月、10月的升温幅度较大。此外,在时间上,亚洲高纬地区33a中始终存在6—8a的周期。
⑵亚洲高纬度地区850hpa多年平均温度就其空间变化趋势而言,全区的西部和北部呈现升温趋势,升温较快的地区出现在西北北冰洋沿岸的部分区域,但在南西伯利亚山地和东南部鄂霍茨克海沿岸的区域呈现出降温趋势,且降温区域气温的变化较快。就季节分布而言,除贝加尔湖西部,80°E-115°E,60°N以南的小部分地区四个月均以降温趋势为主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在1月呈现出增温趋势,而在7月、10月则为降温趋势,且以7月降温幅度最大。
⑶亚洲高纬度地区500hpa多年平均温度总体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状态,最低气温出现在东西伯利亚山地的中部;就其空间变化趋势而言,全区大部分呈现升温趋势,只有西南部和东南部的部分区域呈现出降温趋势。与850hpa的季节变化相似,除80°E-120°E,60°N以南的小部分地区四个月均以降温趋势为主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在1月呈现出增温趋势,而在4月、7月和10月则以降温趋势为主,且以7月降温幅度最大。
⑷亚洲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东西湿,中部干,南湿北干的特征。就季节分布而言,1月、4月、10月东南部和西部降水多,中部降水较少,但7月则表现为南多北少的态势。1月、4月的西部降水量表现为减少趋势,而在7月,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时间上,亚洲高纬度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始终存在准6—8a和准12a的特征时间尺度,其中准12a的时间尺度在中部地区90年代前表现的不太明显。
⑸亚洲高纬度地区850hpa多年平均比湿的空间分布的高值中心在贝加尔湖的西部。就多年平均比湿的变化趋势而言,除了南西伯利亚山地的多年平均比湿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外,东部和西部均有比湿增加的趋势,其中东部最大增幅为0.02 g/kg·10a。就季节分布而言,1月比湿较小,7月比湿较大。此外,1月全区比湿几乎都表现为增大趋势,且变化较快;7月,西西伯利亚平原的中部和南西伯利亚山地的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比湿表现为降低的趋势,东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的比湿表现为为增大的趋势。
⑹亚洲高纬度地区500hpa多年平均比湿的空间分布与850hpa相似。就其空间变化趋势而言,与850hpa相比,中部比湿降低的地区范围有所增大,但变化幅度降低。从季节变化趋势来看,1月除贝加尔湖西部和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比湿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外,其他地区比湿多为升高的趋势,4月比湿变化较快,7月只有南西伯利亚山地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中部的部分地区比湿减小,东部和北部的比湿则为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