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一种典型的降海洄游性鱼类,是亚洲地区著名的名贵鱼类和重要养殖对象。鳗鲡人工繁殖过程中亲鱼的选择尤为重要,关系到繁殖的成功,而亲鱼的性别较难通过外部观察进行鉴定,雌雄鱼在外部形态上难以区分。本实验主要从外部形态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以及SRAP分子标记等三个层面对长江口降海鳗鲡进行性别鉴定。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长江口降海雌雄鳗鲡外部形态指标分析及建立雌雄鉴别函数测量60尾降海鳗鲡的17项外部形态特征数据,并进行追踪标记。通过人工繁殖确定雌雄后,发现30尾雌性,8尾雄性,22尾伪雄。分别对30尾雌性和8尾雄性个体的直接测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对17项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15项指标进行R-聚类分析,并将标准化处理后的15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发现,个体性状差异主要集中在体型大小,吻部特征等方面。发现体宽/体长,体重/体长^3,体高/体长,胸鳍长/头长,吻宽/头长,吻端至眼眶后缘垂直距离/头长,吻长/头长,眼径指数等8个指标存在雌雄差异(p<0.05)。在此基础上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雌雄判定函数。获得2个判定函数:Yfemale=1276.122X3+366.352X4+227.44X7-116.555,(X4=体重/体长^3;X3=体宽/体长;X7=胸鳍长/头长)。2、长江口降海雌、雄鳗鲡血清生化指标和卵黄蛋白原的差异分析本文比较了长江口降海洄游的鳗鲡雌、雄鱼血清中的14项生化指标及卵黄蛋白原含量的差异,并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建立了相应的性别判定函数。结果发现,鳗鲡雌鱼血清中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离子含量显著低于鳗鲡雄鱼(P<0.05),白蛋白、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鳗鲡雄鱼(P<0.05),而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蛋白、肌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无机磷的含量在鳗鲡雌、雄鱼间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鳗鲡雌鱼的卵黄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鳗鲡雄鱼(P<0.05)。根据不同生化指标,采用逐步选择法建立了两个鳗鲡性别判定函数。3、长江口降海鳗鲡雌雄个体SRAP分子标记的筛选及SCAR分子标记的建立以长江口降海雌雄鳗鲡为研究材料,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共使用140对引物对鳗鲡基因组进行性别特异表达特征条带的筛选,研究其性别差异性SRAP标记。通过初步筛选,获得F5R2雌性特异DNA序列。回收克隆测序,片段长145bp,经核苷酸数据库BLAST检索未发现其同源序列。根据测序结果设计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特异引物,将此雌性特异性SRAP标记转化为稳定性和特异性更好的SCAR标记。以此可以对鳗鲡进行性别鉴定。总之,通过对降海鳗鲡的性别鉴定,优化人工繁殖亲鱼的选择,进而为鳗鲡人工繁殖的成功提供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