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农田和林地土壤的生物学性质,本研究以流沙地为对照,对籽瓜、玉米、葵花和苜蓿农田以及二白杨、新疆杨、小美旱杨、香花槐、沙枣、柠条、沙棘、花棒、和柽柳林地的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3大类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土壤呼吸强度和7种土壤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农田和林地土壤生态肥力质量进行了评价。从而为沙区农业生产和植树造林活动提供了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区农田土壤三大菌数量级大小顺序为:细菌(107)>放线菌(105)>真菌(103);各农田微生物总数和土壤呼吸强度均随土层的加深呈减少趋势;与其他农田相比,籽瓜地微生物总数最多,土壤呼吸强度最高;研究区苜蓿地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其它农田,玉米地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籽瓜地的蛋白酶活性最大,葵花地的纤维素酶活性最大;蔗糖酶、脲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其中,降幅最大的是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增加。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变化不明显。2.林地土壤三大菌数量级大小顺序为:细菌(106)>放线菌(105)>真菌(103)。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均呈020 cm土层最高,随土层加深呈明显减少趋势;柠条、沙枣和沙棘林地土壤中细菌数量较多,二白杨林地中放线菌数量最多,花棒和柠条林地土壤中真菌数量较多。研究区乔、灌林地间微生物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整体而言,灌木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比乔木林地多,其中,沙枣、柠条、沙棘和花棒等具有固氮能力的树种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总数更多。各林地各层次上土壤呼吸强度均高于对照。除小美旱杨和香花槐外,其余林地土壤呼吸强度均上层高于下层。其中沙枣和沙棘林地土壤呼吸强度较其他林地要高。在040 cm土层,二白杨林地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大;小美旱林地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高;沙棘和沙枣林地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新疆杨、小美旱和花棒林地蛋白酶活性比较高;小美旱杨、沙枣和沙棘林地纤维素酶活性较高。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随土层的加深无规律性,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其中,脲酶活性降幅最大。3.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与有机质含量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且这6种酶活性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脲酶活性,其次为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幅最小。多酚氧化酶活性却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减小。4.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之间达到显著甚至极显著正相关;细菌和放线菌只与蛋白酶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显著水平;真菌与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均呈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之间表现出高度一致的平行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81和0.684,达到显著水平;脲酶与蛋白酶、蔗糖酶之间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除与过氧化氢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余酶活性间均呈负相;纤维素酶与蔗糖酶达极显著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达极显著负相关。5.研究区各农田土壤综合主成分值大小依次为:苜蓿(FMX= 2.791)>葵花(FKH= 2.687)>玉米(FYM= 2.499)>籽瓜(FZG= 0.289)。各林地土壤综合主成分值大小依次为:小美旱杨(FXMH=4.354)>沙枣(FSZ=0.809)>二白杨(FEBY=0.453)>沙棘(FSJ=0.295)>柠条(FNT=0.077)>香花槐(FXHH= -0.398)>新疆杨(FXYJ= -0.700)>花棒(FHB= -2.021)>柽柳(FCL= -2.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