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兴起,如何合理地运用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成为摆在我国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重点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它构成整篇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文献成果进行简要回顾,同时在深入、细致地研究基金收益和风险的衡量方法的基础上,从总体绩效、市场时机选择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三方面对基金业绩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单独介绍了美国晨星公司基金业绩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它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起点。分析认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发展的初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其设立和运作没有完全遵守市场原则,而且所依托的证券市场存在体制性缺陷。 第三部分,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1999年12月31日以前设立的30只基金为样本,选取2000年12月29日至2002年12月27为评价期间,对基金的总体绩效、市场时机选择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2)对基金规模是否影响基金业绩以及指数化基金的业绩表现进行了考察;(3)比较了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业绩表现。研究对象是9只规模为30亿元的封闭式基金和3只开放式基金,评价期间为2001年12月28日至2002年12月27日。 上述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在大盘处于弱势背景的情况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下跌幅度小于市场基准的下跌幅度,其业绩表现优于市场基准;(2)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不具备市场时机选择能力,但具有一定的证券选择能力;(3)总体而言,基金规模对基金的业绩表现没有显著性影响;(4)开放式基金业绩表现从整体上优于封闭式基金,指数化基金的业绩能超越市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