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革命题材电影是关于中国革命史的描写,是“红色经典”时期的代表作品。电影通过对于革命起源、英雄传奇和最终胜利的描述,充分肯定了以革命的手段所建立起来的现代国家的历史意义和合法性,并进一步描述了革命进程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在电影中的地位。革命题材电影中大都是以塑造男性英雄形象为主,女性只是他们身边的陪衬和附属;电影中即使出现了女性,她们也是被男性话语系统、革命话语系统所言说,而自己则成为了真正的话语缺席者。“战争让女人走开”,以战争为题材的革命电影在塑造着一个又一个英雄形象的同时,女性的参与也逐渐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本文重点分析了“十七年”革命历史时期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采用西方女权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并将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命运和困苦描述的淋漓尽致。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本质是男权社会,因此,当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引进到中国之后,影视界也逐渐开始将“女权主义”引入到电影作品中,从而引起了人们热烈的讨论。本文选取革命题材电影中最为主要的四种女性形象进行深刻分析,分析了家庭女性、革命母亲、革命女英雄以及知识女性这四种女性在革命题材电影中的演变和变化,并进一步解释了这些变化的内在和外在的原因。革命题材电影中的革命女性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她们的形象已经深深凝固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体现了社会本质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女性叙事是中国封建社会男权文化的产物,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和政治意义,她们想要改变女性的生存状态、想要争取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革命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承担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功能,电影中所塑造的革命女性形象只是整个民族和阶级的符号,并非女性自身的性别代表和女性自身的言说。事实上,中国革命时期的电影很少有真正意义上描写女性的电影,更没有深入到女性性别个体以及自身价值层面的电影。但是受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影响,妇女一直在寻求解放、争取权利。只有当女性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才能拥有和男性一样的权利结构,才能被整个社会和男性所尊重。革命历史时期妇女的解放主要是阶级意义上的解放,而自身却很难做到性别意义的解放。本论文之所以选取革命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考虑到战争年代中女性的特殊性,女性相对于男性的“他者”地位以及女性自身的特异性。新中国的女性虽然获得了阶级解放,但个性解放并没有真正进入到那个时代。最终我们知道女性解放、女性觉醒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女性想要获得解放并成为一个独立的女性,她们自身就应该拥有一个主动的行为和意识、独立生存的愿望、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同时女性也只有认清自己、肯定自己,才能真正踏上觉醒和解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