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与“族”的交响:皖西南汉人宗族形态的人类学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中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宗族主义的社会。宋代以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动,理学的传播和“宗法”实践的庶民化,使得明清时代宗族制度渐臻完备。而研究这种庶民化宗族无疑是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近代以来,人类学领域中对汉人宗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宗族的结构和社会功能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在地域方面表现出偏重于东南地区的倾向。而汉人宗族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需要更多的田野资料来说明。 在汉人宗族研究中围绕宗族的基础是族产还是系谱这个问题学术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而不管是持以上哪种观点的研究,其资料都是相对静止的宗族,缺少一个放在地方时空脉络里进行的田野调查资料作为支持。随着1949年解放以来,中国的宗族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很多地区更是出现了“宗族复兴”现象。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变化背后,是否可以看到汉人宗族中更为基础的“深层结构”呢?如果在一个变迁的宗族中看到相对稳定的“深层结构”,应该对我们认识汉人宗族的基础有更好的帮助,对汉人宗族的基础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有更好的说服力。 正是基于这两点思考,本文对皖西南地区的一个宗族组织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试图让皖西南地区的宗族形态有一个完整的展示,丰富汉人宗族研究的第一手田野资料。并且在研究中更进一步用第一手田野资料说明,宗族的基础是系谱原则(房的分裂性和族的联合性的统一),并在变迁的视野中证明之,对学术界的争论做出回应。笔者认为,这种系谱原则是汉人宗族的深层结构,不同时期出现的各种宗族的形态都是在以这个深层结构为基础上的表现。一些地区在90年代后表现出来的宗族复兴现象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而是各地不同的功能性要素在系谱原则上体现出来的结果。故对于现在的宗族复兴的研究,笔者认为或许本文能提供一种重新思考,即以最基本的系谱原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重心,这或许是更为得体的方式。
其他文献
消费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就开始进行和持续了。人类生存和发展依赖的基础是消费,它的产生伴随着人类的产生,消费不仅仅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求的一种生理上的需要,同时也是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社会转型,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整体性的、结构性的转变和发展。社会结构激烈地震荡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刑罚轻缓化发展,罚金刑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对罚金刑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然而,有关罚金刑的立法和司法适用仍然是刑罚理论中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