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其中,近义词的辨析更是占据着词汇教学的重要位置,尤其对于中高级阶段的汉语习得者来说,辨析近义词的用法区别,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其异同且不产生偏误,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参加”和“参与”是一组具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都是动词,且释义及用法非常相似,汉语习得者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两词的相似性产生偏误,因此对比分析“参加”和“参与”的用法及偏误很有必要。词典、工具书及相关著作中收录的有关“参加”和“参与”的对比分析即少又简,还很分散,没有相对详细具体的总结归纳,现有的研究中也缺乏语料的辅助示例。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深入研究“参加”和“参与”这一组近义词有其必要性。本文通过总结归纳词典、工具书和相关著作中有关“参加”和“参与”两词的释义、用法及对比分析,再辅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暨南大学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口语语料库和笔者积累的学生作业中的语料进行实证性研究。分析语料后总结“参加”和“参与”的偏误类型,得出偏误原因后设计教学方案,经过课堂实践、课后测试和跟踪访谈后,反思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局限性,综合上述内容,提出针对汉语习得者在习得“参加”和“参与”两词时的多角度教学提升策略。本文通过对“参加”和“参与”的研究总结,得出了如下结论:1.“参加”和“参与”可作谓语,充当谓语前的成分基本一致,充当谓语后的成分完全一致。“参加”和“参与”还可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且“参与”的能力比“参加”强。2.“参加”和“参与”的动作主体在类别上保持一致。“参加”和“参与”的动作对象在类别上有较大的区别。“参加”保留了语素“参”除事务类以外的动作对象和语素“加”动作对象,“参与”剔除了“参”的军队、赛事、战争等动作对象。3.“参加”的偏误类型分析中,误代偏误类型主要包括因搭配不当造成的误用,与近义词“参与”和“加入”的误用及与形近词“参观”的误用;误加偏误是忽视句中已有的谓语动词造成;遗漏偏误包括宾语残缺、主语残缺和结构助词“了”残缺;错序偏误类型则是汉语习得者缺乏对“参加”作谓语时的句法功能认知。“参与”的偏误类型只有缺漏和误代两种类型,缺漏偏误类型只有两句,主要偏误类型是误代,又以与“参加”的误用偏误为主。“参加”和“参与”的误用,可能是因为汉语习得者对词义的理解不够全面,不能够准确分辨两个词在动作对象上的区别。4.笔者将PBL教学法引入到“参加”和“参与”这组近义词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课后测试与跟踪访谈的反馈证明了,将PBL教学法运用到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中,能收到很不错的教学效果。5.基于前文关于“参加”和“参与”的本体研究、偏误分析和课堂教学实践成果,笔者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汉语习得者个体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进一步提出了这组近义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升策略,为“参加”和“参与”的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