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至今,我国互联网微博客服务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并且激起了社会化媒体(包括微信服务在内)的又一轮热潮。新媒体在成长,网民注意力也在大面积迁移,一方面是因为整个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冗余危机,面对愈演愈烈的信息压力网民寄希望于建立类似“我的日报”这样的个人化传播系统来积极应对;另一方,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赋权,传播“去中心化”、“扁平化”日益突出个人的传播能力,而微博客正是用户满足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合适平台。但网民在实际的媒介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操作问题,沉溺现象、符号暴力、人肉搜索、个人隐私安全等,这些有碍人与社会良性发展的纰漏几乎是所有微博用户每天必须应对的功课。笔者在对微博客作为一种网络媒介形态呈现的新特点以及其消极影响面分析思考之后,认为技术都有双面性微博客也不例外,其突出的特点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其最大的缺点,“我的日报”是人们控制信息的美好愿望,但如驾驭不当就有可能出现个体视野窄化、与社会日渐疏离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开始“信息窄化”的讨论。可以这样说,“信息窄化”是人们利用技术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现象,具有普遍性,具体到单个人这种问题或隐或显,但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本文立足于个体用户角度探讨新媒体技术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基于微博客平台,“信息窄化”附有碎片化的特征,同时也呈现出个人信息“茧房”和群体意见“回音室”的特点,在分析了“信息窄化”在微博客中的具体呈现之后,接着继续探讨信息窄化的实质,即信息的“异化”,用户本着个人原则至上的初衷,生产、传播和接收信息,当人们欣喜于各取所需的同时,信息变得愈加支离破碎,展露出显性的负面影响甚至演化为控制、支配人的某种力量。对信息窄化特点和实质的分析之后,接着讨论其成因,“信息窄化”在个性化的信息消费、用户的主体性和网络化、运营商的“协同过滤”以及人们的选择性心理共同作用之下愈演愈烈。最后涉及到微博信息窄化的影响层面,“信息窄化”中个体认知偏差、盲目自信、异质意见讨论各执一词的现象俯拾皆是,信息“偶遇”缺失阻碍个体全面发展,人与人之间疏离感增加、异质群体缺少有效对话,社会关系缺少“张力”;另外用户自主选择信息的过程中,个人的基本特征在公共空间中曝光过度,被其他用户、运营商、广告商等轻易“窥视”,某种程度而言微博客成了“全景式监狱”,个体被“自由”禁足成了技术对人反噬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