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彼得·辛格是当代著名的应用伦理学家,曾任国际生命伦理学学会主席,也是西方生态伦理学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所提出的动物解放论,在当代既具较大影响力,也具有争议性;他所撰写的《动物解放论》,被誉为“动物保护论的圣经”,是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类扩展到动物的重大尝试。辛格看到在消费需求拉动下,被作为食物的动物消耗量大幅增加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看到动物养殖场、屠宰场的不断扩张以及动物实验的持续滥用导致对动物的虐待与残害行为大幅递增,他认为有必要打破传统伦理学的边界,提出动物解放论;在辛格看来,“解放动物,就是再一次解放人类”。辛格首先以自然科学在人类与动物基因相似性上的发现为基础,论证人类与动物之间并非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与动物之间有着割不断的亲缘关系,并以此作为动物解放论的理论前提,从而使道德关怀从人类扩展到动物,在理论推演上具有可能性。其次,他在功利主义和平等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动物解放论的两大原则——混合型功利主义原则和双因素平等主义原则。再次,作为动物解放论的延展推论,辛格大力倡导素食主义,从道德考虑、环保旨归、康寿需要等方面阐述了实践素食主义的必要性,鼓励人们与大自然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在有关动物保护问题的探讨中,辛格的动物解放论与动物福利论(以边沁为代表)和动物权利论(以雷根为代表的强式动物权利论和以沃伦为代表的弱式动物权利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辛格继承并发展了以边沁为理论先驱的动物福利论,但他对动物解放的辩护又不是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之上。动物权利论的代表人物雷根和沃伦与辛格的激烈交锋从另一个侧面也烘托了辛格动物解放论的理论影响。尽管辛格的动物解放论具有争议性,但他的确为拓展伦理学的范围作出了重大尝试,为生态伦理学增加了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在现实中,他也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出于道德考虑选择素食主义,并间接影响了欧洲对待养殖场动物养殖方式的变化等等。但辛格的动物解放论也有明显的理论局限,一是动物解放论对人类中心主义矫枉过正,二是他从动物解放论得出的延展推论——素食主义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实践方案,其现实可行性仍然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