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建立,探讨兔VX2鼻咽癌侵犯模型的可行性, MR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病理基础以及MR弥散加权成像对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生理、病理基础的鉴别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和学校动物伦理审查委员会同意。26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5kg(平均3.0kg),雌雄不分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其中一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VX2瘤株隔代传种,2周后大白兔麻醉满意后,取瘤株进行肿瘤组织悬浮液的制备。25只新西兰兔经过麻醉,CT检查,穿刺、悬浮液接种,2周和4周后进行MR检查,判断兔VX2瘤株生长情况。对成功的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进行MR常规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常规MR检查判断颅底破坏情况以及肿瘤大小,弥散加权成像测量肿瘤实性部分、液化坏死区以及邻近肌肉ADC值。成功的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经MR检查后处死,大体测量肿瘤大小,镜下观察VX2瘤株的特点,颅底骨质破坏情况。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MR测量大小与大体标本测量之间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肿瘤实性部分、液化坏死区以及邻近肌肉ADC值之间差异,SNK-q检验肿瘤实性部分、液化坏死区以及邻近肌肉ADC值两两比较均数之间差异。结果:1只新西兰大白兔穿刺过程中死亡,4只新西兰大白兔未见肿瘤生长,20只新西兰大白兔移植瘤成功率80%(20/25);MR检查示颅底骨质破坏18例,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成功率为72%(18/25),其中骨皮质低信号消失,骨髓呈低信号为12例,骨皮质信号不均,骨髓呈低信号为6例,颅底骨质正常2例,肿瘤大小为(3.5±0.8)cm;病理检查示骨小梁结构和内部骨髓破坏16例,骨皮质和骨髓呈骨间质纤维化、增生伴变性2例,骨质正常2例,肿瘤大小约为(3.4±0.7)cm,与MR测量大小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MR对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的敏感性100%,特异性50%;肿瘤实性部分、液化坏死区以及邻近肌肉ADC值分别为(1.10±0.28)×10-3mm2/s, (1.99±0.23)×10-3mm2/s, (1.67±0.18)×10 -3mm2/s,3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者均数两两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死亡率低、造模方法简便易行,动物大小、体形适合于MR检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环境污染小,基本符合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最接近理想的状态;MR检查可以用于判断肿瘤侵犯范围、测量肿瘤大小以及鉴别肿瘤内部结构和邻近组织的特性。目的:通过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建立,探讨MR常规检查和MR弥散加权成像对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的放射治疗疗效评价的价值,以及研究WHO和RECIST指导下MR疗效评价结果一致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和学校动物伦理审查委员会同意。32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3.5kg(平均2.8kg),雌雄不分进行动物实验研究。32只新西兰兔经过麻醉,CT检查,穿刺、悬浮液接种,2周和4周后进行MR检查,判断兔VX2瘤株生长情况。放射治疗前,26只成功的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进行MR常规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常规MR检查测量肿瘤大小,弥散加权成像测量肿瘤实性部分、液化坏死区以及邻近肌肉ADC值,新西兰大白兔种植瘤4周后进行放疗,照射时采用相同体位,隔日照射, 5Gy/次, 3次/周,总剂量30Gy,放射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MR常规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常规MR检查测量肿瘤大小,弥散加权成像测量肿瘤实性部分、液化坏死区以及邻近肌肉ADC值,按照WHO和RECIST疗效评价指南,记录CR,PR,SD和PD数目以及百分比。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VX2瘤放射治疗前后的MR测量大小,放射治疗前后肿瘤实性部分,放射治疗前后液化坏死区以及放射治疗前后邻近肌肉ADC值之间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放射治疗前后肿瘤实性部分、液化坏死区以及邻近肌肉ADC值的3者之间差异,SNK-q检验放射治疗前后肿瘤实性部分、液化坏死区以及邻近肌肉ADC值均数两两比较之间差异;x2检验WHO和RECIST标准下的疗效之间差异,Kappa值判断WHO和RECIST对疗效的一致性。结果:26只新西兰大白兔成功进行放射治疗后的MR常规检查和DWI检查;兔VX2肿瘤放射治疗前最长径约为(2.79±0.71)cm,放射治疗后最长径大小约为(1.01±0.92)cm,2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射治疗肿瘤面积为(6.97±3.68)cm2,放射治疗后肿瘤面积(1.54±0.94)cm2,2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WHO疗效结果为CR 26.9 % (7/26), PR 53.9% (14 /26) , SD% 15.4 ( 4/26 ),PD 3.8%( 1/26),有效率80.8% (CR +PR);RECIST疗效结果为CR 26.9% ( 7/26 ) , PR 61.5 %(16 /26) , SD 7.7 % ( 2/26 ) , PD 3.8%( 1/26),有效率88.4% (CR +PR) ,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WHO和RECIST疗效的Kappa值为0.70。放射治疗前肿瘤实性部分、液化坏死区以及邻近肌肉ADC值分别为(1.10±0.18)×10-3mm2/s, (2.1±0.36)×10-3mm2/s, (1.79±0.22)×10 -3mm2/s,3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者均数两两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射治疗后肿瘤实性部分、液化坏死区以及邻近肌肉ADC值分别为(1.57±0.35)×10-3mm2/s, (2.3±0.51)×10-3mm2/s, (1.67±0.17)×10-3mm2/s,3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射前后肿瘤实性部分ADC值存在差异,肿瘤放射前后的液化坏死区以及邻近肌肉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MR检查能很好评价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放射治疗疗效情况,并且在WHO和RECIST标准指导下,MR检查对X2鼻咽癌颅底侵犯放射治疗疗效疗效评价具有高度一致性, DWI能反映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放射治疗后的病理改变情况,能成为评价肿瘤的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通过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建立,探讨CT灌注成像对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的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价,以及放射治疗后CT灌注改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和学校动物伦理审查委员会同意。26只新西兰大白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体重2.0~3.5kg(平均2.8Kg),雌雄不分地进行动物实验研究。26只新西兰兔经过麻醉,耳缘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CT灌注检查,计算灌注参数BF、BV、PS和MTT,并进行局部肿瘤活检,计算微血管密度, 4周对新西兰大白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进行放射治疗,照射时采用相同体位,隔日照射, 5Gy/次, 3次/周,总剂量30Gy,放射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CT灌注扫描检查,并进行局部肿瘤活检,对微血管密度进行计数,以CT灌注参数BF、BV、PS和MTT改变30%为放射治疗有效,计算各个CT灌注参数评价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模型疗效情况。利用R×C X2检验比较VX2瘤放射治疗后的各CT灌注参数的疗效率的差异,利用线性相关评价CT灌注参数改变与MVD的相关性。结果: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放射治疗前BF值范围从45.3到845.1(ml/100g/min),平均值493.5±117.7 (ml/100g/min),放射治疗后BF值范围从10.8到483.6(ml/100g/min),平均值123.5±53.8 (ml/100g/min),BF评价兔VX2肿瘤放射治疗有效率为88.5%;兔VX2肿瘤放射治疗前BV值范围从11.2到62.5(100g/min),平均值36.8±17.6(100g/min) ,放射治疗后BV值范围从4.2到22.3(100g/min),平均值9.4±2.9 (100g/min),BV评价兔VX2肿瘤放射治疗有效率为80.8%;兔VX2肿瘤放射治疗前PS值范围从16.8到93.6(ml/100g/min),平均值55.4±24.3 (ml/100g/min),放射治疗后PS值范围从3.5到29.3(ml/100g/min),平均值14.9±4.7 (ml/100g/min),PS评价兔VX2肿瘤放射治疗有效率为92.3%;兔VX2肿瘤放射治疗前MTT值范围从1.3到7.5(Sec),平均值3.4±1.1(Sec),放射治疗后MTT值范围从2.2到13.2(Sec),平均值4.6±2.0(Sec),MTT评价兔VX2肿瘤放射治疗有效率为84.6%,经统计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放射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BF、BV、PS、MTT有统计学差异(P<0.05),3者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放射治疗前BF、BV、PS、MTT与MVD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90, 0.83,-0.78;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放射治疗后BF、BV、PS、MTT与MVD相关系数分别为:0.85, 0.82, 0.81, -0.79;经统计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灌注参数BF、BV和PS与微血管密度成正相关,MTT与微血管密度成负相关,CT灌注成像可以评价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放射治疗的有关组织结构改变,可望成为兔VX2鼻咽癌颅底侵犯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价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