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扩散和转移是影响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是肿瘤扩散和转移的主要原因。VEGF—C是VEGF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已经被证明为相对特异的淋巴管内皮生成因子,与受体VEGFR-2和VEGFR—3结合后可以激活淋巴管的生成,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创造有利的条件。VEGFR—3是最早被发现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属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表达几乎只局限于淋巴管内皮细胞,是相对特异的淋巴管标记因子。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淋巴管内皮标记因子被鉴定和认识,淋巴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转移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淋巴管生成在直肠癌、乳腺癌和食管癌等实体瘤的研究中证实其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淋巴管生成的相关蛋白在NSCLC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相对较少。目的:探导淋巴管生成的相关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点和预后的相关性,并探索肿瘤淋巴转移的机制,为抗淋巴管生成作为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58例NSCLC的组织和36例癌旁正常组织均来自2001年1月至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切除并有随访资料的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58例NSCLC肿瘤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以VEGFR—3为标记计数肿瘤组织与36例癌旁正常组织的淋巴管。显微镜下计数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采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淋巴管密度。各项检测指标与临床特点和预后的相关性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58例NSCLC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65.5%,VEGF—C表达在低分化癌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高分化癌组、无淋巴结转移组,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VEGF—C阳性组瘤周LVD明显高于阴性组瘤周LVD(P<0.05),而瘤内LVD两组间无明显差异。VEGF—C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瘤周LVD、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呈负相关。2.NSCLC瘤周组织内的LVD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瘤内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常对照组和瘤内的LVD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瘤周的淋巴管密度在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组、临床Ⅲ期+Ⅳ期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阴性组、临床Ⅰ期+Ⅱ期组(P<0.01),瘤内组织的LVD在临床特点各组间以及VEGF—C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3.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VEGF—C的阳性表达、瘤周高LVD与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log-rank检验VEGF—C的阳性组、瘤周高LVD组与VEGF—C的阴性组、瘤周低LVD组生存曲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多因素Cox分析,瘤周LVD、VEGF—C阳性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1.VEGF—C蛋白在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VEGF—C阳性组的瘤周淋巴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高于VEGF—C阴性组,推测VEGF—C的高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瘤周高淋巴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2.淋巴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瘤周明显高于瘤内,并且瘤周LVD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提示瘤周高L VD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3.VEGF—C和淋巴管密度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和生存率的因素,可以作为患者的预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