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是当代社会和西方哲学研究中的“无思”状态,本文所涉及到的哲学家有:马克思、尼采、康德、萨特、黑格尔、胡塞尔,特别是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的“无思”和“思”为我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从而在整个论文中,展开了对当代“无思”状态的追问和反思。然而,海德格尔关于“无思”的真正思想大多依赖于生存之“思”,而不是存在之“思”。因为“无思”是指对本真实存的遗忘和逃避。存在之“思”就是为了恢复对本真实存的“思”,而生存之“思”则是沉沦于物化之“思”,生存之“思”是当代“无思”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克服“无思”状态对人的统摄和压迫,恢复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就不得不重新审视“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用。“思”所指向的对象是区别存在之“思”和生存之“思”的根据,即指向本真实存的“思”,才是“思”的归宿。要想进入对本真实存的澄明之“思”,就不得不对“无思”状态的种种表现作彻底清理和区别。“无思”对当代人的影响不仅仅在哲学思想上,而且在人的生存问题上,给人带来极为严峻的有关人类持存根基的颠覆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的忧虑和不安。所以用本真实存作为“思”的归宿,其目的是把它与以往有关“存在” 的论述区别开来,如果把“存在”作为“思”的归宿,在理解上容易陷入生存之“思”,因而,用存在之“思”指向本真实存,以避免循环论证的误区和陷入新的“无思”状态。“无思”是指对本真实存的遗忘和逃避。所有强调生存之“思”、物化之“思”、计算性思维、形而上学思维等都是“无思”的表现状态。因为悬置或逃避对本真实存的追问和反思,就是“无思”状态形成的前提和出发点。基于这种情况,当代人今天所面临的许多问题都可从这一状态中,寻根问源。当今人类陷落“无思”状态的起因在于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的扩张所致。“无思”使人坠落于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对本真实存的遗忘使人性在当代发生了严重的扭曲,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相应发生了偏离。这样的偏离使人性中恶的一面肆无忌惮的发挥,是现代人格外忧虑和不安的诱因。人类精神家园的丧失成了“无思”者享乐的温床。如何重建人类精神家园则是每一个有“思”的生存者的义务。当前“思”者的任务,首先是要恢复对本真实存的追问,以示“思的虔诚”。其次,是反思“无思”状态的起因,以澄清生存之“思”上的“无思”。最后,实施指向本真实存的“思”的活动。我希望通过本真实存克服自身视界的局限性,由此展示它对当代人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无思”就是对本真实存的“无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