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地氟醚属于第三代吸入麻醉药,目前临床上使用并不广泛,而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极其广泛的麻醉药物。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比较地氟醚与丙泊酚在麻醉维持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苏醒质量,以便寻找更适合老年人麻醉的麻醉维持方法,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60例ASA II~Ⅲ级拟行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年龄65岁~79岁,随机分为两组(n=30):地氟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两组患者均使用依托咪酯0.2mg/kg,丙泊酚0.6mg/kg,舒芬太尼0.4ug/kg,顺阿曲库铵0.2mg/kg进行麻醉诱导。术中维持:D组地氟醚吸入维持,P组输注丙泊酚,两组术中均靶控输注3.5ng·ml-1瑞芬太尼。术中间断给肌松药,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停止给药。两组分别调节丙泊酚剂量、地氟醚吸入浓度使得Narcotrend指数维持45~55,保持一定的麻醉深度,术中监测并记录HR、SBP、DBP、MAP、Narcotrend值,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并记录苏醒期躁动和术后恶心呕吐例数,比较两组患者术中MAP、HR变化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有7例患者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而退出本试验,实际纳入统计分析53例(D组28例、P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出血量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情况。麻醉中地氟醚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均较丙泊酚组更平稳,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地氟醚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比丙泊酚短,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计学意义(P<0.01),而地氟醚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丙泊酚组患者稍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人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麻醉维持期间地氟醚较丙泊酚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而且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更短,同时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本课题研究表明地氟醚是老年人外科手术全麻麻醉维持阶段较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