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结构碳化硼/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h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化硼(Boron carbide,B4C)不仅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低密度等轻量化优势,而且具有超高的硬度和优良的中子吸收性能;因此,B4C与Al(Aluminum,Al)复合获得的B4C/Al轻质多功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以及核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同其它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Particulate-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PMMCs)一样,随着增强体的引入和含量的提高,B4C/Al复合材料的塑韧性大幅度降低,对其成形加工和服役安全不利。PMMCs塑韧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温制备的复合材料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增强体和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失配和模量失配,使增强体周围基体发生大范围塑性变形而产生加工硬化,进而使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降低。同时这种基体的硬化也是 PMMCs得以强化的最重要原因。为克服这种“强韧性矛盾”,传统的韧化方法通过“增强体空间分布调控”,在PMMCs中产生大的未强化的基体塑性区域,通过塑性区的变形来钝化和偏转裂纹达到提高韧性的目的。然而该方法不仅工艺复杂、而且会引起增强体的局域集中,往往以牺牲强度和塑性为代价。  本文利用具有超细晶/纳米晶(Ultrafine-grained/Nanocrystalline,UFG/NC)基体的PMMCs中增强体对UFG/NC基体加工硬化区域小,和引入纳米弥散相可使UFG/NC强塑性同时提高的现象,采用粉末冶金工艺,以表面具有纳米 Al2O3薄膜的微纳米片状 Al(Al2O3)粉末和微米 B4C粉末为原料,制备高强韧的分级B4C/UFG Al(Al2O3)复合材料。其中“纳米Al2O3弥散UFG Al”为第一级,并与B4C增强体构成两级复合材料。然后对其制备工艺、结构演变、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强韧化机制和热加工性能。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通过“湿法球磨”制备微纳米片状 Al粉,研究球磨时间对粉末厚度、形貌和结构的影响。通过气氛热处理在片状Al粉末表面生成纳米Al2O3薄膜,并研究烧结温度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使Al粉迅速片状化,其中[200]晶向择优与粉末片状化水平一致,气氛热处理可在片状Al粉表面获得一层厚度约10nm的致密γ-Al2O3薄膜,从而为分级B4C/UFG Al(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奠定基础。  2.以片厚约为500nm的片状Al(Al2O3)粉末和中粒径为7μm的B4C粉末为原料,采用冷压、烧结、热挤压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分级B4C/Al(Al2O3)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片状Al(Al2O3)粉末小的片厚和低的松装密度,促使增强体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表面 Al2O3薄膜,不但可抑制烧结和热变形过程中基体晶粒的剧烈长大、获得超细晶基体,而且在热挤压过程中破碎、弥散于超细晶基体中。从而获得B4C增强体均匀分布的分级B4C/UFG Al(Al2O3)复合材料。  3.与粗晶和超细晶基体B4C/Al复合材料进行对比,分析B4C/UFG Al(Al2O3)分级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研究不同B4C尺寸、含量和片状Al(Al2O3)厚度的分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并与传统结构材料和商业化B4C/Al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级B4C/UFG Al(Al2O3)复合材料,与粗晶B4C/Al复合材料相比,强度大幅度提高;与超细晶B4C/Al复合材料相比,应变硬化率大大提高,从而使强塑性获得同时提高。与钢、钛以及粗晶PMMCs等传统结构材料相比,分级B4C/UFG Al(Al2O3)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其中32vol.%B4C/UFG Al(4vol.%Al2O3)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分别是钢的120%和187%。与国际商用B4C/Al复合材料相比,分级复合材料的强塑性匹配良好,尤其中高含量增强体的分级复合材料强塑性优势显著。  4.通过原位力学测试、应变硬化率分析和织构表征,探索分级 B4C/UFG Al(Al2O3)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增强体对超细晶基体的加工硬化区远小于粗晶基体;在超细晶基体中引入纳米Al2O3,可显著提高变形过程中位错的增殖和交互作用,提高复合材料的应变硬化率,达到同时提高强塑性的效果;超细晶基体中,纳米 Al2O3相有序分布的分级复合材料,由于其晶粒取向差小,有利于变形过程中多晶粒的协同变形、降低基体内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塑韧性。  5.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不同增强体含量和尺寸的分级B4C/UFG Al(Al2O3)复合材料的热加工性能。基于绘制的热加工图和压缩样品显微组织,分析复合材料的安全加工区域和损伤机制。结果表明:安全加工区域包含以动态回复为主导变形机制的低温区(320-380℃,0.01-0.018s-1)和以动态再结晶为主导变形机制的高温区(400-450℃,0.006-0.018s-1),同时低温区流变应力高,易于出现增强体的断裂和界面脱粘。因此,对于不同增强体含量和尺寸的分级复合材料,应采用高温区加工,从而获得良好的组织性能。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微纳米片状Al(Al2O3)粉,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高强韧分级B4C/UFG Al(Al2O3)复合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其工艺原理和力学特性,并探索其强韧化机制,为高强韧PMMCs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实用化途径和理论借鉴。所制备的分级B4C/UFG Al(Al2O3)复合材料,与钢、钛以及传统PMMCs等结构材料相比,强塑性优势明显,作为性能优异的轻质结构材料和中子吸收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军工和核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全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农业稀土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2)外源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和归缩;(3)铈(Ⅲ)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和解吸动力学研究;(4)用Ce示踪研究小
该文综合大量前人研究文献,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铝的混凝机理的研究和发展.在对前期已有文献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以现代化学和凝聚絮凝作用理论为基础
差异教育就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针对个别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努力构建一个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以差异教育为支点 ,全
SiCp/A1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SiC颗粒增强体与铝基体的复合,使材料具有了单元组元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无压渗透技术是一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方法,具有工艺简单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发展,北京市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已引起各方面的极大关注.该文通过采用国外成熟模式模拟和实际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表征了北京市道路交通空
该论文以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典型热带、亚热带小型哺乳动物,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为研究对象,从个体水平及分子水平对低温胁迫下的冷适应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分四个部分
该文针对吉林西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土地评价发展趋势,阐述了建立吉林西部土地评价信息系统的理论意义及实际意义,并且从吉林西部土地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炭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国内煤矿开采逐渐趋向于先进化和高效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是由于煤矿生产环境相对较为特殊,其内部环境相对较为密闭,这样很容易受
TiAl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温结构材料,由于具有低密度、较高的弹性模量及良好的高温强度、抗蠕变和抗氧化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及动力工业。目前被广泛认同的是TiAl基
全文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一五部分:第一部分:在调查分析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自然状况及环境质量状况的基础上,指出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气、水、噪声污染的主要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