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成模型的多源图像融合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源图像融合是指提取并综合两个或多个多源图像信息,获得对同一场景或者目标更为准确、全面和可靠的图像,使之更加适合于人眼感知或者计算机的后续处理。多源图像融合在很多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遥感领域、生物成像领域、无损评价等。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的前提,也是图像融合处理中相当关键的一环。图像配准是将不同时间、不同视角、不同设备获得的两幅或更多图像重叠复合的过程,它是指在几何上对齐两幅或多幅图像。图像配准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融合效果的好坏。  本文的工作围绕基于生成模型的多源图像融合展开,主要研究了多源图像配准和多源图像融合。对于多源图像配准,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图像两两配准,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图像配准的精度可能会因为选取的参考图像的不同而有较大影响,而且每次只配准两幅图像会导致效率低,时间开销大。对于图像融合,生成模型解释传感器图像、真实场景图像、传感器选择因子、以及传感器噪声之间的关系。传统求解模型的方法没有考虑传感器选择因子的空间关联性,造成当源图像带较高噪声时,融合效果不理想。本文针对多源图像融合研究中这两个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创新点和贡献如下:  ①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多源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将多幅多源图像集成配准,规避传统两两配准算法中存在的选择依赖和内部不一致的问题,并且同时配准多幅图像将提高效率,减少时间开销。采用混合Student’s t模型(Student’s t mixture model, SMM)对多幅多源图像的联合灰度散点图中的点建立模型并使用期望极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EM)算法迭代求解模型参数,进而求解得到几何变换参数以配准图像。将本文算法与其他经典的图像配准算法应用到不同数据集的配准中,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不同光照下的人脸图像数据集中配准精度为1.38pixel,较基于混合高斯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的算法提高20%;在多模态phantom数据集中配准精度为1.31pixel,较基于GMM的算法提高了6%.  ②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多源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考虑了模型中的―传感器选择因子‖的空间关联性,利用马尔可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 MRF)对这种空间关联性进行描述,并且采用全变分(total variation, TV)范式求解生成模型。将本文算法与其他经典融合算法应用到不同信噪比的源图像的融合中,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偏差、均方误差和相对偏差多个评价指标上获得最好的结果。
其他文献
在当今网络高度普及的信息化时代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以便对外宣传、服务及展示自我。高校的门户网站处于互联网这个开放的环境中,在给师生们提供便利的信
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随即人们的认知状态也会发生改变,有时人们遇到的某些新知识会与原来的知识发生矛盾,这时就要对已有的知识库进行更新。如
传统的学习算法都是批量学习算法,即假设一次性获得所有样本,或者获得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用其对分类器进行训练。但在实际的生活中,要一次性获得所有样本,或者获得有代表性的样本
学位
进化算法(EAs,EvolutionaryAlgorithms)由于其具有隐并行性及强鲁棒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单/多目标优化问题。但在进化过程中,进化算法需要对候选解进行大量的目标函数值评
带宽是互联网通信中的关键因素与重要资源,在互联网规模和网络使用者的日益增多、业务种类逐渐多样化的今天,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网络运行环境,网络运营商需要提供更加可靠的
如今已步入云计算时代,云环境下的数据访问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一个性能优良的数据库系统可以极大地提升云平台数据访问速度。目前很多云平台使用的数据库都是集群形式,这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数据库集群往往都实现负了载均衡的功能。其次,因为集群中包含了不止一个数据节点,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此外,当集群中某个节点无法继续执行任务时,可以将该任务分给其他的节点去执行,实现失败转移。可以看出,数据库集群具备了
学位
随着语义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资源描述框架RDF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中,然而随着全球全面进入信息化,数据爆炸式的增长,大规模RDF数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嵌入式系统与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阔。当前控制系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成为控制系统发展的重
国际交流日益紧密,单语种语音环境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在一台智能设备上集成多种语言的语音环境成为趋势。嵌入式设备存储容量有限,多语种语音数据占用存储空间十分庞大。同语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