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治、康熙时期的杂剧作家在杂剧的本体认识上基本承袭“发愤著述”的传统,实现了向明中期“把戏剧等同于诗歌”的创作观念的回归,极大地削弱杂剧的叙事功能并相应加强其抒情功能,借此抒发现实生活中难以直接表达的情感郁结,从而将杂剧由俗趋雅的进程推至一个新的高度。本文立足于顺治、康熙时期所处的特殊时代环境,通过对该时期部分代表性杂剧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力图描述该时期杂剧创作的基本面貌。并将之与明中后期、清中期杂剧及同时期小说、诗文、传奇等文学创作进行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对比研究,以考察该时期的杂剧创作的内在特质。 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把剧作者在杂剧文本中蕴涵的精神指向与顺、康时期特殊的时代环境结合起来,从“国难”二字着眼,描述文本所投射出的在鼎革之变形势下清初知识阶层复杂、沉重的心理压力以及对传统士大夫政治伦理品格的深刻反思。 第二章:把剧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与其在文本中的情感表达相联系,从个体层面探讨剧作者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期待,主要包括功名事业、心灵知己和婚姻生活三个方面。 第三章:主要论及顺、康时期杂剧创作的独特风格,并从历时性的角度对明中后期、清中期的杂剧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共时性角度兼及同时期小说、诗文以及传奇等相关代表性作品的解读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