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更新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而言一直是任重而道远的。因为城市更新往往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走向和人们的生存状态与文化精神。城市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传播以及文脉的延续,但是一味的向前难免会迷失方向。那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破旧的建筑表面看来可能只是苟延残喘的令人忽视甚至是唾弃的残垣断壁,可能只是一些贫民无奈、又赖以生存的简陋媒介,但是在城市的历史发展中可能却是最为宝贵和不可缺失的文化碎片,这些文化碎片偶尔在阳光的反射下也会如此的耀眼,不经让我们惊觉,提醒我们不忘这也是历史的发展历程,提示我们除了在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回头思考,是不是遗漏了什么,城市更新的意义已经不单单是对于城市发展的重新定义,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城市文化的思考。对于城市的研究我们往往通过各种学科来分析探索,包括必不可少的建筑学,规划学,人文学,社会学等等,但是怎样通过更为直观与辨证的视角来思考,就是本文的主旨所在。通过大三第二学期阿姆斯特丹交流生和研二的一年釜山交换生生活,以城市居住者和城市更新专业学生的视角与亲身体验进行对比思考,以中西方,上海与釜山的城市更新的历史及理论研究为出发点,从直观的意识形态上出发,结合理论基础,感受并提炼自身专业思考。本文分为六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选题基点和研究来源,选定论文研究方法。认清论文需要解决及分析的问题,找到研究创新点。第二章从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上宏观的认识城市更新,找到城市更新的历史起源,分析国内城市更新的走势和基本规划与设计手法,为之后的上海与釜山城市更新在形态表现上的对比分析找到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对釜山的城市机理进行梳理,找出独有的城市色彩,确定釜山城市更新模式。在局限的有关釜山城市更新文献资料下以上海的城市文化特质反向思考釜山,同时找到两者在城市本质中的相似点,为本文的对比研究找到立足点。第四章对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从不同的发展阶段找到城市规划的主旨及模式,探讨上海变迁对于城市更新的影响。第五章分别从釜山和上海选取三个重要城市更新区域进行对比,在第二第三章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较为细致的对比分析,包括城市更新的不同手法,城市更新在形态形态上所展现的不同,对于城市不同的人文思考等等。对于现今的上海城市更新成果发表自己的拙见,提出上海未来较有可行性的可持续改造方法。在文章的最后第六章进行对比研究的总结,对于前文的分析研究进行核心问题的整理,找到根本的关键性不同,为今后的上海城市更新的发展做出思考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