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聚合物自旋电子材料及其特性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轭聚合物具有许多优于无机材料的性质,在电子信息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些共轭聚合物呈现新奇的铁磁有序特性,目前以共轭聚合物、富勒烯、石墨烯基为代表的有机铁磁材料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但若要深入了解有机铁磁体磁性来源及提高机磁性材料的性能使之满足未来实用化的需求,目前仍有许多工作有待完成。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就是选择共轭聚合物/富勒烯复合薄膜铁磁性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材料制备和磁性质研究,并利用强磁场条件调控聚合物薄膜材料的生长过程来提高其室温铁磁性。另一方面,由于有机半导体的超精细相互作用和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较弱,是理想的自旋极化输运材料,在有机自旋电子学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有重要价值。因此本论文工作中我们还采用电子共振谱方法对一种重要的共轭聚合物P(NDI2OD-T2)的自旋极化输运特性展开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成功制备了具有室温铁磁性的聚合物磁性材料:聚(3-己基噻吩)(P3HT)∶富勒烯(C60)复合薄膜,P3HT∶C60复合薄膜、高纯P3HT粉末和C60粉末的磁性测量结果表明,P3HT∶C60复合薄膜室温下饱和磁化强度约为0.5emu/cm3,而P3HT和C60本身不具有磁性,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则排除磁性杂质是铁磁性的来源。这表明P3HT∶C60复合薄膜室温铁磁性来源于P3HT和C60混合导致的电荷转移。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XRD)测量结果表明,在P3HT∶C60复合薄膜中,P3HT分子形成有序的聚集态,具有较高的结晶性,这也是其具有室温铁磁性的必要条件之一。  2.我们利用强磁场条件调控薄膜的生长过程,即在8T强磁场条件下采用溶液相沉积方法制备P3HT∶C60复合薄膜,并利用超导量子干涉器(SQUID)、电子顺磁共振谱仪(ESR)和磁力显微镜(MFM)对其磁性质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强磁场诱导生长的P3HT∶C60复合薄膜室温铁磁性得到极大增强,其室温饱和磁化强度约为9emu/cm3,相比于未加磁场制备的P3HT∶C60复合薄膜提高了约15倍,居里温度Tc大于400K。此外薄膜呈现微米量级的磁畴结构。薄膜的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强磁场诱导生长导致P3HT分子链的取向以及链间堆积有序度的增强和结晶度的提高,增强了此体相异质结薄膜中P3HT分子和C60分子间的电荷转移。因而可能是导致P3HT∶C60复合薄膜室温铁磁性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3.我们通过制备Ni80Fe20/Pt金属薄膜两层结构成功地验证了铁磁共振(FMR)自旋泵浦技术。利用这一技术来研究共轭聚合物P(NDI2OD-T2)的自旋传输特性,在Ni81Fe19/P(NDI2OD-T2)/Pt三明治结构器件中观察到清晰的、随聚合物中间层厚度而变化的逆自旋霍尔效应(ISHE)。结果表明P(NDI2OD-T2)是一种具有较长的自旋扩散长度(大于60 nm)的优异的自旋极化传输介质。  
其他文献
作为微纳光电子器件领域中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Si/Ge和Ge/Si核壳纳米线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得到了科学家们的重点关注。核壳纳米线体系与相应的块体材料和单组元纳米线
尺寸测量技术是解决试件高精度测量的重要手段。在土力学的三轴实验中需要对土样的径向和轴向变形在线测长,以便得到土的力学特性。目前三轴实验的变形测量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和
随着光电子器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波分复用光传输系统通过光节点设备连接构成的全光网络是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信号流的传输和交换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无需光/电、电/光转换。
该文主要研究了快速分子离子和离子团与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一个自洽的模型模拟了离子团的库仑爆炸和多重散射过程.采用线性介电响应理论求出离子团组成离子之间的
学位
本文综述了经典磁畴动力学,包括相关磁学的基本概念、静态磁化过程、动态磁化过程及相关损耗,并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推导了经典情况下铁磁体畴壁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并就外加谐变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在二十世纪初被人们建立起来的,它最初被建立的目的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或难题,例如黑体光谱、原子和原子核结构以及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等,而量子信息是量子理
作者首次在国内开展了13nm Mo/Si多层膜残余应力的研究工作.首先从材料在极紫外、软X射线波段的光学特性出发,讨论了极紫外、软X射线在理想和非理想多层膜系中的反射特性;研
碲化铋是V-VI族元素化合物半导体,因为其良好的热电效应而受到广泛关注,更因其三维拓扑绝缘体结构而引发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由于三维拓扑绝缘体的表面态中电子自旋-轨道耦
该文对偶氮苯聚合物材料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对偶氮苯聚合物材料光致光栅结构的形成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以分子取向光栅结构为框架,提出了以分子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