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植物文化的保存及寻找传统知识流失的原因已成为全世界密切关注的问题。西双版纳傣族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的传统森林文化知识,包括药用植物、食用植物等,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瑰宝。在前人对傣族民族植物文化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传统饮料植物利用及其知识进行探讨,对傣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开发新的饮料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来源。本文运用民族植物学中人物访谈法及定量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证据标本采集、文献研究等,对西双版纳处于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开放程度的三个典型傣族村寨的传统饮料植物利用的特点及其变化进行了定点调查,并通过统计、比较,初步分析了传统知识变化的原因。主要结果如下:1.傣族传统饮料植物资源丰富。仅在三个村寨记录到传统饮料植物就有142种,隶属52个科,116属,其中12%(15种)为栽培,其余均为野生。紫葳科、蝶形花科、桑科、禾亚科、荨麻科、马鞭草科、大戟科等的植物利用频度较高,利用物种数量较多的分属于蝶形花科(19种)、禾亚科(8种)、茜草科(8种)、大戟科(6种)、马鞭草科(8种)等。反映了当地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2.傣族传统饮料植物选用的部位多样。利用根部的物种较多,占44.4%,其次是叶39.4%、茎18.3%。加工方式包括晒、烤、煮等多种,但最主要的也是较有特色的方式是在水煮之前,将样品置于炭火上烘烤,显示了在传统饮料植物利用上的民族特色。3.傣族传统上认为“饮食、药物同源”。在调查的142种传统饮料植物中,61.5%的物种被提到具有良好药用价值,依次是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的植物占34.8%,作为凉药、清热解毒的植物13.9%,去风湿止痛的植物11.8%,与泌尿系统疾病有关治疗尿结石、肾结石的植物10.4%,对妇女产后有益的植物10.4%等。这些都是居住在湿润热带地区的人们最常见的疾病。4. 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村寨对传统饮料植物的认知及利用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但平均认知和利用的物种数随着年龄的增加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说明传统饮料植物利用知识可能已迅速流失。森林片断化、大面积的经济植物发展以及环境变化所造成的物种多样性的减少是其主要原因。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