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注意力高速发展的时期。研究表明,久坐不动的学习方式不仅会引发很多慢性疾病,而且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如何有效改善学生久坐行为,提高注意力和学业成绩,成为社会、学校、家长关注的重点。微运动是以3-5分钟多样化视频或现场动作模仿为载体,带动学生进行短时间的身体活动,因活动方式简单有效、操作方便,深受中小学生与教师的喜爱。国外诸多研究表明,在文化课中开展微运动不仅能够促进注意力发展,而且对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我国关于小学文化课中开展不同强度微运动的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不同强度微运动的实验研究,为小学文化课堂学习方式改革作出有意义的实践探索。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宁波市北仑区泰河学校三年级3个班级(共126名小学生)为实验对象。在实验班1(共42人)的数学课上开展中大强度微运动,在实验班2(共41人)的数学课上开展小强度微运动,对照班(共43人)正常教学,进行为期3个月12周的实验干预,以探究不同强度微运动对小学生注意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由德国Brickenkamp(1981)研制具有较高信度的D2注意力测试量表和由专业数学教师编制的数学试卷为测试工具,对3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实验前后注意力和数学成绩测试并统计分析。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文化课中加入微运动对小学生注意力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运动能刺激大脑额叶,促进大脑积极性休息。2.中大强度微运动对注意力发展的促进效果最优,可能是小学生更喜欢游戏情境类运动,而且短时高强度锻炼能促进有意注意。3.文化课中加入微运动对小学生学业成绩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可能由于干预时间太短,尚未发现明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