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锡山,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生于1883年10月,1902年进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后又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下,1905年加入孙中山所创立的同盟会,1909年毕业回国,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并秘密从事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在山西积极响应,组织起义军推翻清政府在山西的统治,并成立了军政府,被推选为山西督军。1917年,时任山西督军的阎锡山又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山西省省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直到1949年离开了苦心经营一辈子的山西,随蒋介石逃到台湾,结束了统治山西三十八年的历史。1917年,阎锡山掌握了山西的军政大权。他分析了山西当时社会状况后提出“用民”一说,目的是要充分利用民智与民财增强自身实力,维护山西统治,以期在军阀混战的旧中国占有一席之地。在他不断思考与实践“什么民众可以用”以及“该如何利用民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笔者把它定义为“用民思想”。阎锡山的“用民思想”分别通过“保境安民”、“用民政治”、“村本政治”得以体现。其中,“保境安民”是阎锡山“用民”实现的必要前提;“用民政治”是实施方略;“村本政治”则为政治基石。它们相互影响,互为基础,帮助阎锡山成就“用民”事业。“用民思想”为阎锡山安定山西,稳固统治起了积极作用。同时随着上述政策的实施,使山西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取得了进步,多次得到北洋政府以及国民政府的褒奖,阎锡山本人也多次被蒋介石誉为模范省长,因此山西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成为全国各省学习的榜样。本文从“用民”一词出发,将阎锡山的“用民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将时间基本限定在1917年—1930年,主要探讨了“用民思想”的产生背景、具体体现和对山西起到的历史作用。本文正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阎锡山“用民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发生分裂。各派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先后发生了一些列的战争,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阎锡山为在军阀割据的中国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强自身实力,这时阎锡山不失时机的提出“保境安民”、“用民政治”、“村本政治”,充分使用山西民力。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阎锡山“用民思想”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用民思想”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论述了阎锡山“用民思想”与保境安民的关系、具体的实施过程及其内容,体现了阎锡山用民思想根据当时不同的形势不断调整的一个过程。第三章论述了阎锡山“用民思想”与用民政治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用民政治是阎锡山的用民的实施方略。第四章论述了阎锡山“用民思想”与村本政治之间的关系、实施过程及其内容,的出了村本政治是阎锡山用民的基石。第五章通过“用民思想”实施的具体效果得出其对山西的在政治、经济、社会风气、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影响。第六章是结论部分,通过以上所述,得出阎锡山用民思想的实施推动了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得出阎锡山所实施的各措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影响,互为基础,一脉相承,这正是其措施起到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阎锡山的用民思想及实施是近代山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受阎锡山阶级局限,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