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毒素组分分析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htlove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其病原菌的无性态为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有性态为Setosphaeria turcica。大量研究表明,该病菌产生的致病毒素(HT-毒素),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玉米大斑病菌是异宗配合真菌,有性杂交可能会增强其致病力。通过对有性杂交后代生物学性状以及寄生适合度和产毒能力的深入了解,对控制其潜在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通过对产孢量和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研究了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生物学特性。发现后代菌株相互之间以及亲代与后代菌株之间在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上存在差异。后代菌株与亲代菌株在部分生物学性状上出现了性状分离,其性状分离比为27.4%。 对有性杂交后代的寄生适合度研究后发现,有性杂交后代在寄生适合度上有显著的差别。一些后代菌株能在感病寄主上形成较大型的病斑,产孢量相对也很大,属强寄生适合度类型,而另一些菌株不能诱导感病寄主发病。可见,通过有性杂交可以形成寄生适合度强的菌株,也会形成寄生适合度弱的菌株,也可能使一些后代菌株失去寄生能力。 利用离体叶片针刺法,对后代菌株所产毒素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发现后代菌株的粗毒素对供试玉米品种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毒性。不同菌株所产之间毒素所致病斑面积不同,说明不同菌株产生的毒素致毒活性不同。另外,生测结果还显示,1/3后代菌株的粗毒素,在带有不同单抗性基因的玉米叶片上,没有表现出活性的差异,2/3的后代菌株的毒素在带有不同单抗性基因的玉米叶片上表现出致毒活性分化的现象。 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离毒素组分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摸索。试验表明,用50%甲醇与50%的超纯水作流动相,可以将毒素各组分较好的分离开来。进样量为15μL时检出峰的数量最多。加入不同浓度的酸试剂(乙酸)对毒素的分离影响很大。但经过比较,不加酸试剂比加入酸试剂的分离效果好。按上述优化条件对亲代及后代菌株的毒素进行HPLC分析,发现后代菌株毒素之间既存在相同的组分又存在不同的组分。后代菌株毒素与两个亲本菌株毒素之间既存在某些相同的组分,又存在不同的组分。两个亲代菌株毒素的某些组分是不同的,后代毒素的组分有的与亲本01-12的某些或某个组分相同,有的与亲本01-15的某些或某个组分相同。另外,后代毒素中还存在两个亲本毒素所不具有的组分。
其他文献
一 历经风雨话老宅  1 被神化的高祖父  贾家的老根在阳城演礼。从我老丈人去世,到二十年之后老丈母去世,安葬老人以及上坟祭祀,我几次去过演礼,上过贾家的祖坟。上坟之后,返回村子里,和大家一道去看过贾家老宅。  坟茔地,当年自然属于私有。依据国家税赋条律,只要按土地面积缴税,谁家愿意占用土地埋葬先人,政府决不干涉。贾家祖坟,立祖是最早在此安葬的书云公。说来也有了百年历史。  比起种庄稼的土地,坟茔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科门诊2016年9月收治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观察组在患儿输液时对其
从新疆野生雪莲中提取总RNA,运用“SMART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进行LD-PCR合成双链cDNA;产物经蛋白酶K消化,SfiI酶切,Chroma Spin-400分级分离,回收400bp以上片段。并与λTripLEx2载体连接,体外包装,产生未扩增文库,文库滴度为4.03×107 pfu/ml,重组率为93%。经扩增后滴度为1.75×109pfu/ml。随机挑选120个阳性菌落,碱裂解提取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 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 P L)的心脏毒性.方法:3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共进行114例次三氧化二砷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脏症状、心电图、心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