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KN2A缺失的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伴CDKN2A缺失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诊治的534例初诊ALL患儿,均符合CCCG-ALL 2015方案入组标准。分析比较CDKN2A缺失组与CDKN2A非缺失组在初诊时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危险度分层、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早期治疗反应、预后之间差异,分析影响CDKN2A缺失组的预后因素。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的534例初诊儿童ALL中,86例伴有CDKN2A基因缺失(16.1%)。CDKN2A缺失组与非缺失组在WBC计数(29.8 vs 9.6×109/L)、Hb含量(85.5 vs 80.0g/L)、肝脾肿大比例(64.0%vs 43.8%)、T细胞免疫表型(22.1%vs 6.5%)、危险度分层分布[标危比例少(36.0%vs 48.9%),中危比例高(61.6%vs 49.3%),高危比例无差别(2.3%vs 1.8%)]、亚二倍体(8.1%vs 2.9%)、假二倍体(7.0%vs 1.1%)、协同 TEL-AML1(12.8%vs 25.2%)、WT1 高表达(31.4%vs 17.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DKN2A缺失组协同BCR-ABL比例高(8.1%vs 4.2%),但无统计学差异(P=0.201)。评估早期治疗反应,CDKN2A缺失组泼尼松反应不良(PPR)比例显著高于非缺失组(31.4%vs 20.8%,P=0.030)。多因素分析PPR(HR=3.122,95%CI 1.045-9.328)和第 46 天骨髄 MRD≥0.01%(HR=5.179,95%CI 1.779-15.078)是CDKN2A缺失患儿无事件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1-40月),3年总生存(OS)率95.2±1.1%,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82.0±3.0%,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83.7 ±3.0%。CDKN2A 缺失组 3 年 EFS 率(65.1±8.5%vs 85.8±3.0%)、3 年 RFS 率(67.2±8.0%vs 87.5±3.0%)显著低于非缺失组(P<0.05)。CDKN2A 缺失 B-ALL 患儿 3 年 EFS 率(65.1 ±8.5%vs 85.8±3.0%)、3 年 RFS 率(64.6±9.8%vs 90.5±2.1%)显著低于非缺失B-ALL(P<0.05)。结论:1.CDKN2A缺失ALL患儿初诊WBC、肝脾较大,危险度分层多为中危组。2.CDKN2A缺失患儿T-ALL发病率更高3.CDKN2A缺失ALL患儿亚二倍体、假二倍体、复杂核型异常比例高。4.CDKN2A缺失ALL患儿WT1高表达、BCL-ABL1融合基因占比高、协同TEL-AML1融合基因少见。5.CDKN2A缺失ALL患儿易发生PPR,PPR和第46天骨髓MRD阳性是CDKN2A缺失ALL患儿EFS的独立危险因素。6.预后结论:B-ALL患儿合并CDKN2A缺失者3年EFS率、3年RFS率更低。
其他文献
创新性、持续性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协同性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时代特征,激励机制、容错机制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品牌化、制度化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法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也是支撑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和防范社会风险迸发的重要场域。全周期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管理理念,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补齐社区治理体
邢台市内丘县第四中学是冀南大地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基础条件不高,若坚持单一化,走大文大理发展之路,学校发展的空间势必被挤压得越来越小。然而最近的短短5年时间,内丘四中
近年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两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对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可逆脱嵌锂离子的负极制备成为锂离子研发的关键所在。目前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已使其比容量达到360-365m Ah/g,非常接近石墨的理论比容量372 m Ah/g,很难再有突破。而具有4200 m Ah/g高理论比容量的半导体硅则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然而硅在循环过程中
丰富的资源、超高的比容量(4200 m Ah/g)和理想的充放电平台使硅材料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储能材料。但硅材料在应用中面临着易团聚、产生巨大积极变化(300%-400%)、结构崩塌而导致性能急剧衰减,低循环稳定性等问题,这限制了硅材料的进一步使用。目前,硅/碳复合材料是提升硅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简单地两相复合使得纳米硅难以均匀、稳定的分散在体系中,其与电解质接触会发生许多副反应,从而
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电力储能系统已被视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目前,电力储能电池主要以锂电池为主,如何提高锂基储能电池的容量是当下研究的热点。硅作为当前最有可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之一,具有比容量高、工作电压高、原料储量丰富等优点,在锂基储能电池负极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硅基材料在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容量衰减快,严重制约其发展及应用。本文通过将硅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开发对于推广纯电动汽车和缓解能源危机具意义重大。硅基材料因为具有远高于目前石墨负极的理论容量,是公认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硅较大的体积变化导致电池循环稳定性差,容量衰减严重,极大地阻碍了硅材料的实际应用。而体积变化更小的硅氧化物循环稳定性相对更优,是下一代负极材料最佳的候选。本论文针对硅氧化物材料(SiO_x)开展了一系列结构和组分的调控,研究了不同氧含量、硅的
现今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个人便携电子器件和电动汽车等领域。随着相应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
球囊霉素是丛枝菌根真菌(AMF)的菌丝和孢子释放的一类特殊糖蛋白,在土壤中称为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GRSP),难溶于水,因具有许多特殊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