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原中追寻希望——从后殖民角度解析《野草在歌唱》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t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一部关于非洲题材的小说,奠定了她在西方文学中的地位,使她开始登上世界文坛。所以这些年来对莱辛的处女作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角度也越来越广泛。例如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存在主义和原型批评等方面对该小说进行研究。  从后殖民主义对《野草在歌唱》的研究,多分析殖民主义给被殖民者带来的灾难。虽然也有人提到了殖民者反抗意识的觉醒,但是他们认为该小说中被殖民者的反抗仍然是失败的。莱辛在本小说的开头引用了艾略特的诗歌《荒原》中的一部分,艾略特在他的诗歌中提到:有荒原的地方就有希望。后殖民主义者认为面对殖民主义带来的掠夺和压迫,被殖民者必须做出反抗,才有可能获得希望。  论文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野草在歌唱》,追寻荒原中的希望。然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研究。(1)殖民主义给非洲大陆带来了荒原。殖民主义给殖民者带来了物质荒原和精神荒原。黑人和贫穷白人都遭受着殖民主义带来的物质掠夺和精神压迫。白人主要通过殖民移民、土地掠夺、黑人劳动力的使用和铁路基础设施的修建,对黑人进行物质掠夺。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使黑人遭受着精神压迫。富白人对穷白人进行经济挤压。穷白人受到白人文化的精神压迫。(2)穷白人对荒原无望的反抗。小说中的穷白人迪克和玛丽都对荒原进行了抗争。穷白人迪克受到大农场主的挤压,又由于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导致他反抗物质荒原的失败。玛丽对白人文化中公共观点和种族歧视的反抗也以失败告终。穷白人对物质荒原和精神荒原的无望反抗揭示了:希望并不在穷白人身上。(3)希望在黑人摩西身上。因为摩西对帝国男性气质的颠覆;摩西给玛丽的生活带来了希望;摩西对殖民统治成功的反抗。  通过对《野草在歌唱》中希望的追寻,论文认为:《野草在歌唱》的荒原中是存在希望的,并且这希望更多的存在于非洲土著黑人身上,虽然白人也为反抗荒原做出了努力,但是他们的失败表明其反抗的无望。  此外,本文将进一步丰富《野草在歌唱》这部小说的研究主题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约翰·麦加恩是当代爱尔兰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在当代爱尔兰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小说不仅描写了爱尔兰城市生活,而且描绘了二十世纪中期爱尔兰乡村生活与风光,以及
左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她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其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被视为非裔女性文学经典,小说于
当代著名爱尔兰诗人保罗·马尔登被认为是二战以来最有成就的英语诗人之一,在英语世界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爱尔兰长期处于英国强势的文化影响下,英语甚至全面接管了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