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减少临床工作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减少因氯吡格雷抵抗引起的不良结果。方法:1.本研究共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住院,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152人。2.入院后经专科医生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并除外排除标准,口服氯吡格雷75 mg/d,联合阿司匹林(拜阿司匹灵)抗血小板聚集,禁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口服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调节血脂,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3.于口服氯吡格雷第8日清晨抽取血标本行血栓弹力图检测,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引起的血小板抑制率(ADP%)。经2μmol/L ADP诱导的ADP%≥30%者为氯吡格雷敏感,<30%者为氯吡格雷抵抗,由此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敏感组和氯吡格雷抵抗组。4.抽取血标本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同时抽血行CYP2C19基因检测、血常规检测及血生化检测。CYP2C19基因型包括*1/*1,*1/*2,*1/*3,*2/*2,*2/*3,*3/*3,共六种,其中*1/*1为快代谢型,*1/*2及*1/*3为中代谢型,*2/*2、*2/*3及*3/*3为慢代谢型。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CYP2C19基因型、血小板参数、血脂方面的差异性,研究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危险因素。5.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组间的多因素分析采用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氯吡格雷敏感组与抵抗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YP2C19快代谢型所占比例、CYP2C19慢代谢型所占比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其中,CYP2C19慢代谢型(3.267,95%t:1.433~7.450,?)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95,95%t:1.093~2.326,??)为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高血小板数、高血小板压积、高血小板分布宽度、高大血小板比率、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为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预测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为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2.对于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或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时,行CYP2C19基因检测是有必要的,可预测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较其他基因型显著增加。3.口服氯吡格雷的同时需积极控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