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t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向外开放扩张,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虽然我国经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也伴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大量消耗、劳动成本低等现象出现。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自主研发创新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升各地区的科技、经济水平,另一方面也是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2012年,国家颁布重要文件——《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期进一步建设我国创新体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而技术创新绩效是有效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结果。就我国实际发展状况而言,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省区创新能力各不相同,创新绩效影响要素发挥的效用也存在差异。在此背景下,分析我国各省区技术创新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索区域间技术创新绩效的异质性,研究各省区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2004-2013年我国30个省区(西藏数据不全,除外)的专利授权量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学中的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技术创新绩效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通过运用Moran指数I的全局分析,发现不同省区的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关系。LISA集聚的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受各影响因素的影响,不同省区技术创新绩效的集聚模式不同。最后,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相比于已有研究,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层面:理论层面的创新,从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总结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创新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层面的创新,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评价区域技术创新绩效,比之普通最小二乘法更加科学、全面、客观;政策层面的创新,本文从基础要素、环境要素以及外部要素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对我国各省区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有效提高区域技术创新绩效水平提出合理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考试制度。我国之所以形成前无古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考试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本文意图通过探究自学考试产生的历史背景,来寻求自學考试对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产生 历史背景    1981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标志着一项崭新的高等教育制度即
企业并购与企业分拆是企业两大资本运营战略,是企业将其规模予以扩大和缩小的两种主要形式。在国内,上市企业对这两种战略的采用也越来越多,涉及的交易范围也开始变广。国内对于这两种战略也做了许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企业并购在我国发展较早,发展时间较长,关于企业并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较为丰富。目前在我国,企业分拆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急需建立更加完善的理论基础来指导分拆实践。本文以剥离价值假说理论、管理
学位
中小企业在各个国家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小企业间的关系从独立走向联合与协作。为了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可以通过组建企业
自苹果发布iPad以来,平板电脑这一产品就迅速对IT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进并一步引发了PAD市场的革命新风.当年,也只有白领精英、商务人士等才舍得购买iPad产品,学生朋友望尘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