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德华·格里桑是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家和作家。他生于法国海外省马提尼克,有着克里奥人的身份,曾在美国大学任教。在杂糅文化的耳濡目染下,在与法农、塞泽尔、布勒东等众多思想者的交往中,格里桑逐步发展出了一套独有的、关于世界的理论和看法。其思想在欧洲、非洲和美洲都具有广泛的影响。格里桑对于理想世界的构想是围绕一系列重要概念而展开的,他或创造、或重新思考的重要概念有“克里奥化”、“关联”、“全-世界”,等等,对后殖民批评话语产生重要影响,在比较文学研究、世界文学研究、文化批评等领域内被广泛引述。格里桑同样也将“翻译”纳入自己思考的框架之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将其视作走向理想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格里桑独有的社会、文化、人类视角下,翻译获得了全新的地位和内涵,扮演了更丰富也更重要的角色。同时,以翻译为出发,也是认识和理解格里桑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试图探讨格里桑的翻译观念,探寻其理论基础,考察其特性及价值所在。本论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旨在探寻格里桑翻译观念的理论基础。论文重点解读了格里桑的“根茎”观、“言语”观及“多元诗学”理论。“根茎”观展现了格里桑对语言和身份的“多元性”的看法:“言语”观初步展现了格里桑对不同语言之间共性的思考;“多元诗学”则展现了植根于格里桑哲学思想深处、贯穿于其各个不同观念之间的“多元”。通过这三个部分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格里桑对语言、身份、文化等对翻译活动施加影响的基本要素的理解和看法,从而进一步理解其翻译观念的构成基础。第二章探讨格里桑的翻译观念的独到之处。首先,与传统翻译理论比较,格里桑的翻译观念扎根于哲思,而疏于实践指导,是一种较为形而上的翻译观,有着理想化、诗学化的特征。这种不同于传统译论的对翻译的思考让我们得以从不同高度重新审视翻译,反思其实质和内涵。再者,与欧洲中心主义的翻译观念比较,格里桑强调翻译的“不透明性”以及这一特性背后的文化权利,呼吁以翻译为切入点真正实现文化交流的平等与尊重。最后,与其他后殖民主义理论家的翻译观念比较,格里桑强调翻译的“不可预见性”,翻译的这一特性与其“克利奥化”的概念一脉相承,主张以翻译为代表的文化交流活动应当摆脱一切操控和预设,真正实现自主自由。第三章试图对格里桑翻译观念的价值进行梳理。首先,格里桑的翻译观念给翻译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角,即从哲学理论出发审视翻译,通过强调翻译在“克利奥化”、“关联”、“全-世界”等哲学概念构建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肯定了翻译的独立性,彰显了翻译的重要性。其次,格里桑的翻译观念为“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对文化之间的往来交互有着借鉴意义。他将翻译描述为“逃遁的艺术”,提倡“自我”面对“他者”时要抛开成见,为构建新关系提供空间。他又将翻译描述为“漫步的艺术”,强调面对“他者”应当抛开自我中心主义,保持开放的文化心态。最后,格里桑的翻译观念也为当代文学创作观念带来新思路,多语言观念不仅仅是翻译活动者的必备理念,同时也是文学创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而当代文学创作也和翻译一样应当视促进文化交流为目标。格里桑的翻译观念很难被称作某种理论、某个体系,更多的是一种对翻译的看法和观念。这种特殊角度、特殊语境下截然不同的翻译思考打破体系,摆脱陈规,将翻译视作一种诗学。对格里桑翻译观念的梳理和探讨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对于今后翻译理论的发展、多元身份的构建、多元文化观念的探讨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