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统一的竞争性市场,是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事实表明,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进程还存在种种障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辖区内短期经济增长,设置行政壁垒进行地方保护,实行行业垄断和地区市场分割。结果造成重复建设和结构性的生产过剩,扭曲了资源配置,干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本论文从地区间分工与市场扩展的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研究国内地区分工与市场一体化进程的相互关系,并试图回答以下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我国产业的地区分工是如何演变的?国内地区分工和市场规模扩大与经济增长有何关联?影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的制度基础是什么?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是否扭曲了产业分工结构?等等。
论文从分工与市场相互促进的一般性原理着手,在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内展开问题,揭示其经济结构和制度根源。基本的研究思路是:第一,在目前对中国的地区分工格局和市场一体化研究基础上,把这个问题纳入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并以一般的分工与市场理论为基础,提出中国地区间分工的理论假说,分析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和地区间产业关联的演变趋势。第二,实证研究需求、收益递增和交易成本的相互作用如何推动中国地区分工和市场扩展,并考察历史累积过程的影响;进一步从制度和经济结构因素中,探讨中国地区间分工与市场演变的特殊路径。第三,强调区分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般规律性问题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发展中经济所面临的转型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因此,不是简单地套用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模型对中国地区分工进行描述,而是力图说明地区间产业分工的特殊性。第四,实证分析我国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并进而揭示其制度根源,从理论上说明如何协调建设统一的大市场与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的矛盾,协调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利益,克服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地区间产业分工深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论文的逻辑结构是:一般性理论综述—提出具体的分析框架——地区间产业分工和市场一体化的实证研究(回答“是什么”)—问题的制度分析(回答“为什么”)—结论与政策建议(回答“怎么办”)。
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导论,主要交代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论文各部分内容概要,并陈述了论文的贡献与不足。
第二部分从“斯密定理”入手,阐述分工与市场扩展的关系,市场容量决定分工水平,而交易效率决定市场容量。区分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分工贸易和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分工贸易,说明统一的市场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后引入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阐明市场最重要的功能首先是确定分工网络,而交易效率的改进是分工结构演进的推动力,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的制度安排能够大大提高交易效率。这样就从一般的理论综述为论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提出“地区间分工与市场一体化分析框架”,首先对“地区间分工”与“市场一体化”进行界定,提示市场一体化与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其次,解释了地区间分工及专业化的衡量的若干指标,如区位商与地区专业化指数,区位基尼系数与集聚指数,引入了衡量地区间贸易中“边界效应”模型,以及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第三,引入决定地区间分工程度的制度因素,研究在“后发型”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在这部分中构建的分析框架为研究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
第四部分“中国地区间分工和产业关联的实证研究”,比较和综合了研究中国产业地区专业化发展趋势的各种观点和方法,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说,并用相关经验数据验证。在参照关于中国产业地方化系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研究成果基础上,专门考察若干重点行业的地理集中度的变动趋势,从而对地区间分工做出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接下来借鉴了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对我国地区间产业关联进行趋向性分析,进而描述各区域整体一次分工和最终分工结构。该部分最后还考察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地区间产业结构变动的历史累积因素。
第五部分“国内地方保护的实证与制度分析”,基于以下假定:地区间分工结构是由特定的制度内生决定的,而制度则是相关利益主体博弈下的一系列基本规则。在前一部分实证分析地区分工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后,论文这一部分首先实证分析国内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接下来着重探讨地方保护的制度原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1)财政分权体制的演变及其产生的经济增长与地方保护双重效应;(2)不同地区与经济部门市场化进程的不一致,尤其行政性垄断强化了地方保护主义;(3)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倾向和地方政府竞争可能加重了产业结构趋同和投资扩张,并以资源浪费和破坏市场秩序为代价。
第六部分提出了一些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论文对地区间分工与市场一体化相互促进的理论推演,以及对国内各地区产业分工与地方保护的实证考察中,导出了如下结论及相应的政策建议:地区间分工深化能够加强产业关联,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产品贸易,从而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分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而地区间分工深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是建立一体化的市场,通过统一市场规则和促进市场竞争,提高交易效率,打破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从而使各地区能够加强产业层面的分工,尤其是产业内分工,在市场基础上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统一大市场必须积极推进政府转型,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实施协调区域发展的财政和产业政策。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是,把中国地区间分工和市场一体化纳入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并用经济数据验证了地区产业结构和地区间产业关联的演变趋势,进一步从制度因素中探讨中国地区间分工与市场演进的特殊路径。实践意义在于,对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从宏观层面上的组织效率、分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来认识,也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协调,地区间产业分工深化和统一大市场建设三个方面来把握。论文研究的政策意义是,主张积极推进统一的竞争性市场建设,实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通过市场整合扩大国内市场规模,通过分工协作实现地区间产业融合,为中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