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常见心脏手术术中脑氧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方法择期心脏手术患者60例,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瓣膜置换/成形(Valve)组。所有患者术中均以近红外光谱仪全程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脑氧饱和度(rSc02),记录患者入室后(TO)、麻醉诱导后(T1)、全身肝素化后(T2)、完全心肺转流后/安放固定器后(T3)、停搏液灌注完毕/开始吻合桥血管时(T4),停止降温10分钟/吻合桥血管远端时(T5)、复温开始/吻合最后一根桥血管远端时(T6)、复温10分钟/开始吻合冠脉近端时(T7)、停机5分钟/测桥流量时(T8)、手术结束时(T9)的rSc02值,计算各时点平均值,建立rSc02基线值。采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等;体外循环灌注流量、鼻咽温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血清乳酸浓度等;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指标包括气管插管带管时间、ICU人住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死亡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患者诱导后、CPB前5min、手术结束时、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等6个时间点采集颈内静脉血2ml检测S100蛋白和脑烯醇化酶(NSE)。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5~7天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观察所有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变化规律和术后认知功能变化,比较三组之间有无差异。结果最终43例患者完成所有测试,10例行OPCAB术,15例行CABG术;18例行瓣膜手术。术后共发生POCD的患者15例,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术中三组患者左右两侧rScO2在各时点均无显著性差异;OPCAB组rSc02动态变化曲线与另外两组不同;组间比较,在T4、T6、T6时点OPCAB组较另两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Valve组rScO2与鼻咽温度呈负相关(r=-0.224,p=0.005);与平均动脉血压呈正相关(r=0.190,p=0.019)。组内比较,Valve组S100蛋白术后手术结束时较诱导后基础值低(P<0.05);组间比较,术后24及48小时,cCABG组S100蛋白较Valve组低;手术结束时cCABG组NSE较OPCAB组低,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总分值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分项分值上,术后Valve组定向力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心脏手术POCD发生率为34.9%。OPCAB组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变化曲线与行体外循环患者不同。Valve组rScO2与鼻咽温度呈负相关;与平均动脉血压呈正相关。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目的观察常见心脏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7月年在阜外医院行择期心脏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5~7天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按照调查表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受教育程度、合并疾病,吸烟饮酒史,术前心脏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前血常规、术前肌酐、血糖等资料;术中收集手术类别、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中最低脑氧饱和度值、术中最低红细胞压积、术中最低鼻咽温度、术中最高血糖及乳酸值;记录术后气管插管带管时间、ICU人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于诱导后、CPB前5min、手术结束时、术后6h、24h、48h等6个时间点采集颈内静脉血2ml检测S100蛋白和脑烯醇化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认知功能下降将患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比较两组之间有无差异。结果最终43例患者完成所有测试,术后共发生POCD的患者15例,发生率为34.9%,其中4例行OPCAB术,5例行CABG术;6例行瓣膜手术。两组之间比较,POCD组受教育程度较低,术中冠脉阻断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术后POCD组MMSE认知功能评分显示总分值、定向力、注意力及语言分值显著低于非POCD组。logistics回归分析,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人心脏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率为34.9%。相关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较低、阻断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