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程度副词是不能直接修饰状态形容词,但在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中已经出现了“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的用法。虽然这种搭配并不为学界所认可,目前进入语料库的“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的搭配数量也还比较少,相比于含有“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组合的语料数量更是沧海一粟,但这种语法现象既已存在,我们就需要正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搭配的现实,在进行语法研究时也不能忽视它。本文以“‘很’类程度副词(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这种超常规的语法现象为研究对象,首次系统地从ccl语料库中搜集相关语料进行数据统计,并对ccl语料库中含有这种语法现象的674个句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发现该搭配可以出现在除主语外的任一句法功能位置上,且分布数量排序为谓语>定语>补语>宾语>状语;同时,也发现该搭配在除法律语体外的各种语体中都有应用,尤其是在网络语体中使用得较为频繁。本文还第一次从认知的角度探寻出该语法现象生成的一个动因,即依据联结主义理论,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来说明翻译学家在“欧化”思维的作用下对“‘很’类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这种搭配的认可程度比一般汉语母语者更高,以致他们的翻译作品中常有该种搭配出现,作品的传播又使得“‘很’类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的用法在一般汉语母语者中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得以进一步传播开来。该语法现象生成的另一个动因则是现代汉语自我完善的需要,包括形容词的对举、连用现象的推动以及状态形容词本身的谓语性特征的促成。该语法现象生成后能够在近70年的时间内被人们持续地使用,虽然并不频繁,但必有其句法语义上的合理性,本文认为这一点离不开该语法现象的两个组成成分——“很”类程度副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共同作用,即在状态形容词程度义的削弱和“很”类程度副词程度表量的模糊性的双重作用下,该语法现象最大的违规之处——程度义的赘余,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取得了句法语义上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其中,第一次将BA式状态形容词程度义削弱的原因分情况讨论,即非典型的状态形容词(如“昂贵”一类)以及典型的状态形容词(如“雪白”一类)。但自该现象在1927年首次出现后,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对它使用得并不多,说明这种搭配在使用上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一是只有典型的、常用的程度副词(如“很”)和程度义磨损程度较高的状态形容词(如“昂贵”、“苍白”)才能进入这种搭配;二是口语简洁利落的要求限制了它在口语中的使用;三是网络语言的即时性也使得它很难进一步扩散它的影响范围。总的来说,语言是不断发展的,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表达的需要,汉语中新的搭配组合会不断出现,并和语言中原有的结构竞争,挑战原有的语法规则,重新构建新的语法规则。每一种语言都是在这样的破坏与重建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只有具备存在的合理性、使用的可接受性的语法现象,才有可能成为学界所认可的新的语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