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大学入学新生视力不良的现状及特点,研究青年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视力不良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开展青年学生视力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南某高校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对入学新生进行视力普查和问卷调查,在2006-2010年间共累计调查新生16751名;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0录入,利用SPSS12.0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在1675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男性8634名,女性8117名;城市户籍的学生有9257名,农村户籍的学生有7494名;19岁以下的学生有8441名,19岁以上的学生有8310名。被调查者中总体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6.02%(14409/16751),其中,轻、中、重度视力不良平均检出率分别是8.01%、15.69%、62.32%。2010年视力不良检出率较2006年下降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74,P<0.05)。2.不同性别、户籍、年龄组视力不良比较:2006-2010年男生视力不良平均检出率(85.17%)低于女生(8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550,P<0.05),且不同年份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低于女生(P<0.05);2006-2010年间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学生平均视力不良率存在差异(x2=28.907,P<0.05),城市户籍学生平均视力不良率高于农村,2006-2010年城市户籍学生视力不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农村户籍学生视力不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6年城市户籍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农村户籍学生(x2=46.252,P<0.05),2010年城市户籍学生视力不良率与农村户籍学生基本持平。2006~2010年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学生视力不良率差距逐年缩小,2009年后基本持平。2006~2010年间19岁以上组视力不良平均检出率高于19岁及以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49,P<0.05),且同年份两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存在差异(P<0.05)。3.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父母近视情况、看书距离、课间休息方式、课外活动时间、每天是否坚持做眼保健操对视力不良影响较为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对视力不良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父母近视情况、课余每天用眼时间、课间休息方式、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是否坚持做眼保健操。课外体育锻炼、课间休息时到室外活动、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较长、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为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父母近视、看书距离近、教室照明过暗、看电脑电视时间较长、课外用眼时间较长为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2006~2010年河南省某高校入学新生视力不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存在性别、户籍和年龄的差异;高校新生视力不良与遗传因素、用眼习惯、用眼时间和用眼保健相关性较大;高校新生视力不良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学生视力的保护工作应受到卫生部门、学校和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尽早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治学生视力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