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内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它的出现很好的解释了当前的国际贸易现实。中国学者对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总体的研究或者是对工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上,对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理论,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建立在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这三大支柱的基础上,很好的解释了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广泛存在的产业内贸易现象。本文在较为翔实的介绍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后,又具体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证明了农产品贸易中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现象,并可以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来分析指导其参与国际分工贸易。本文采用Grubel-Lloyd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 &McDowell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这三个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量指标,详细的计算了我国农产品总体、各类和各章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产业内贸易占据主导地位;第二类植物产品目前还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是产业内贸易水平有上升的趋势;第三类和第四类都是产业间贸易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程度相对较低。而从具体各章来看,中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各章情况有很大不同。在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度量之后,本文选取了12个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国1998-2006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一个面板数据模型,从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差异、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差异、规模经济、国家开放度以及要素禀赋差异等角度具体考察了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差异以及对外开放度对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大,而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差异、规模经济和要素禀赋差异对于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文章最后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结果说明在我国农业领域开展产业内贸易的意义,并针对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给出一些政策建议。